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1.2.1 干旱指数适用性的研究 | 第8-9页 |
1.2.2 干旱特征分布的研究 | 第9-10页 |
1.2.3 干旱形成原因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4 文章主要结构及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2.1 研究区域及所用资料 | 第14页 |
2.2 干旱判别指数 | 第14-16页 |
2.3 干旱术语及定义 | 第16-17页 |
2.4 REOF方法介绍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四种干旱指数在东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 第18-23页 |
3.1 干旱过程年际变化 | 第18-19页 |
3.2 干旱过程影响范围 | 第19-20页 |
3.3 干旱过程空间分布 | 第20-22页 |
3.3.1 干旱持续天数空间分布 | 第20-21页 |
3.3.2 干旱过程强度空间分布 | 第21-22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基于MCI指数东北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 第23-39页 |
4.1 东北地区不同干旱等级特征分析 | 第23-28页 |
4.1.1 春季 | 第23-24页 |
4.1.2 夏季 | 第24-26页 |
4.1.3 秋季 | 第26-27页 |
4.1.4 冬季 | 第27-28页 |
4.2 东北地区干旱过程特征分析 | 第28-35页 |
4.2.1 月尺度干旱过程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4.2.2 季节尺度干旱过程特征分析 | 第29-33页 |
4.2.3 年尺度干旱过程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4.3 东北地区干旱特征分区研究 | 第35-38页 |
4.3.1 干旱强度空间模态 | 第35-36页 |
4.3.2 各模态时间变化 | 第36-38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典型干旱过程异常环流特征分析 | 第39-44页 |
5.1 春夏两季500hPa高度场异常分析 | 第39-40页 |
5.2 春夏两季850hPa风场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5.3 春夏两季300hPa及200hPa纬向风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5.4 春夏两季垂直速度特征分析 | 第42页 |
5.5 春夏两季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5.6 本章总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2014年干旱过程异常环流分析 | 第44-48页 |
6.1 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 第44-46页 |
6.2 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6.3 本章总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48-49页 |
7.2 问题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