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 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 | 第19-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分工协作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合作经济理论 | 第22页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2-23页 |
2.2.4 适度规模经营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5-46页 |
3.1 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历程 | 第25-30页 |
3.1.1 早期发展阶段(1979-2005) | 第25-26页 |
3.1.2 中期发展阶段(2005-2010) | 第26-28页 |
3.1.3 新阶段(2010—) | 第28-30页 |
3.2 黑龙江省专业大户规模稳中有进 | 第30-35页 |
3.2.1 大户数量变化 | 第30-31页 |
3.2.2 生产经营情况 | 第31-33页 |
3.2.3 政府扶持政策 | 第33-34页 |
3.2.4 社会服务供给 | 第34-35页 |
3.3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 第35-39页 |
3.3.1 种类多样化特色 | 第35-36页 |
3.3.2 数量增长变化 | 第36-38页 |
3.3.3 生产经营情况 | 第38-39页 |
3.4 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社覆盖面持续扩大 | 第39-42页 |
3.4.1 合作社种类及组建模式 | 第39-40页 |
3.4.2 经营效益情况 | 第40-41页 |
3.4.3 政策及运行机制 | 第41-42页 |
3.5 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 | 第42-46页 |
3.5.1 “专业大户+合作社+基地”模式 | 第42-43页 |
3.5.2 “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 | 第43-44页 |
3.5.3 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模式 | 第44-46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46-55页 |
4.1 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6-52页 |
4.1.1 发展规模较小 | 第46-47页 |
4.1.2 发展效益不高 | 第47-49页 |
4.1.3 基础设施薄弱 | 第49-51页 |
4.1.4 资金不足 | 第51-52页 |
4.2 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52-55页 |
4.2.1 土地流转机制有待完善 | 第52页 |
4.2.2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第52-53页 |
4.2.3 政府配套设施政策支持不足 | 第53-54页 |
4.2.4 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 第54-55页 |
第5章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55-64页 |
5.1 国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5-58页 |
5.1.1 美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5-56页 |
5.1.2 日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6-57页 |
5.1.3 德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7-58页 |
5.2 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8-60页 |
5.2.1 宁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8-59页 |
5.2.2 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9页 |
5.2.3 吉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9-60页 |
5.3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验借鉴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第60-64页 |
5.3.1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 第60-61页 |
5.3.2 健全和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机制 | 第61页 |
5.3.3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 第61-62页 |
5.3.4 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 第62-64页 |
第6章 黑龙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4-68页 |
6.1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 第64-65页 |
6.2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人才培养 | 第65页 |
6.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65-66页 |
6.4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