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土壤中重金属与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污染与危害 | 第11-13页 |
1.1.1 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污染与危害 | 第11-12页 |
1.1.2 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污染与危害 | 第12-13页 |
1.2 重金属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2.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2 邻苯二甲酸酯类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 | 第14-15页 |
1.3 复合污染及生物有效性变化 | 第15-16页 |
1.4 邻苯二甲酸酯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 | 第16-18页 |
1.5 土壤微生物指标 | 第18-19页 |
1.5.1 土壤呼吸作用 | 第18页 |
1.5.2 土壤酶 | 第18-19页 |
1.5.3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19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7.2 创新点 | 第21页 |
1.7.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DnBP对土壤中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22-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主要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2.1.2 供试土壤 | 第23页 |
2.1.3 污染土壤制备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土壤培养 | 第23-24页 |
2.2.2 土壤中Cd的提取 | 第24-25页 |
2.2.3 土壤中DnBP的提取 | 第25页 |
2.2.4 DnBP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2.4.1 单一污染条件下外源Cd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 | 第26-27页 |
2.4.2 单一污染条件下外源Cd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 | 第27-29页 |
2.4.3 复合污染条件下DnBP对Cd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29-33页 |
2.4.4 复合污染条件下DnBP对Cd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33-36页 |
2.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Cd对DnBP在土壤中赋存形态及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 第37-49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7-39页 |
3.1.1 主要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3.1.2 实验材料准备 | 第38页 |
3.1.3 供试土壤 | 第38页 |
3.1.4 污染土壤制备 | 第38页 |
3.1.5 污染土壤培养 | 第38-3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3.2.1 不同腐殖质组分的提取 | 第39-40页 |
3.2.2 不同腐殖质组分中DnBP的提取 | 第40页 |
3.2.3 DnBP含量测定 | 第40页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0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3.4.1 Cd对DnBP在不同腐殖质组分中的含量分布的影响 | 第40-44页 |
3.4.2 复合污染条件下Cd对DnBP在土壤中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 第44-48页 |
3.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 第49-65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4.1.1 主要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4.1.2 供试土壤 | 第50页 |
4.1.3 污染土壤制备 | 第50页 |
4.1.4 污染土壤培养 | 第50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4.2.1 呼吸作用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4.2.2 土壤脱氢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51-52页 |
4.2.3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 第52页 |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2-53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4.4.1 复合污染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变化规律 | 第53-55页 |
4.4.2 复合污染土壤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 | 第55-57页 |
4.4.3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复合污染的响应 | 第57-64页 |
4.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附录A 外源Cd各形态在土壤中随时间变化的绝对量 | 第76-77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