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鳞翅目昆虫的危害 | 第9-11页 |
1.2 鳞翅目昆虫的滞育调控机制 | 第11-15页 |
1.3 山梨醇脱氢酶与滞育机制的关系 | 第15-16页 |
1.4 山梨醇脱氢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 分子模拟药物设计 | 第18-21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7 研究内容与路线 | 第22-23页 |
2 柞蚕山梨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 第23-49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3-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40页 |
2.2.1 柞蚕SDH序列全长的获得 | 第27-33页 |
2.2.2 pApM748BE-His-SDH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36页 |
2.2.3 重组SDH在柞蚕蛹中的表达 | 第36-39页 |
2.2.4 SDH表达活性检测 | 第39-40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2.3.1 柞蚕SDH序列全长的获得 | 第40-42页 |
2.3.2 pApM748BE-SDH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44页 |
2.3.3 重组SDH在柞蚕蛹中的表达 | 第44-47页 |
2.3.4 重组SDH的酶活检测 | 第47-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SDH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衍生物的合成 | 第49-5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3.2.1 柞蚕SDH同源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3.2.2 分子对接 | 第50-51页 |
3.2.3 达卡巴嗪衍生物的合成 | 第51-52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3.3.1 Ap-SDH同源模型 | 第52-53页 |
3.3.2 通过Libdock分子对接使配体与受体蛋白的结合 | 第53-56页 |
3.3.3 衍生物的结构鉴定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达卡巴嗪及其衍生物对SDH抑制作用 | 第58-6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4.2.1 达卡巴嗪及其衍生物体外检测对酶活的抑制作用 | 第58页 |
4.2.2 达卡巴嗪及其衍生物体内检测对酶活的抑制作用 | 第58页 |
4.2.3 达卡巴嗪及其衍生物对酶活的抑制方式 | 第58-59页 |
4.2.4 达卡巴嗪及其衍生物的细胞毒性 | 第59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4.3.1 达卡巴嗪及其衍生物体外对SDH酶活的抑制作用 | 第59-60页 |
4.3.2 达卡巴嗪及其抑制剂体内对SDH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3 达卡巴嗪及其衍生物对SDH酶活抑制的抑制方式 | 第61-62页 |
4.3.4 达卡巴嗪及其抑制剂的细胞毒性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