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月牛山与《药笼本草》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8-9页 |
1 香月牛山概述 | 第9-13页 |
1.1 家世及生平 | 第9-10页 |
1.2 师承――贝原益轩 | 第10页 |
1.3 著述立说 | 第10-13页 |
1.3.1 医学著述丰硕 | 第10-12页 |
1.3.2 理论思想独特 | 第12-13页 |
1.4 医学交流 | 第13页 |
2 《药笼本草》成书背景 | 第13-16页 |
2.1 社会发展背景 | 第13-14页 |
2.2 医学发展背景 | 第14-15页 |
2.3 本草学发展背景 | 第15-16页 |
3 《药笼本草》内容研究 | 第16-30页 |
3.1 征引书籍――博引河间,广征南籍 | 第16-23页 |
3.2 记载药物――立足《纲目》,精简药物 | 第23-24页 |
3.3 著述医案――博采诸家,兼收并蓄 | 第24-27页 |
3.3.1 内科 | 第24-25页 |
3.3.2 外科 | 第25-26页 |
3.3.3 儿科 | 第26页 |
3.3.4 妇科 | 第26-27页 |
3.4 编写体例――校正品考,引证补足 | 第27-30页 |
3.4.1 校正 | 第27-28页 |
3.4.2 品考 | 第28-29页 |
3.4.3 辨伪 | 第29页 |
3.4.4 引证 | 第29页 |
3.4.5 补足 | 第29-30页 |
4 《药笼本草》在本草学的地位和贡献 | 第30-33页 |
4.1 《药笼本草》对《本草纲目》的继承 | 第30-31页 |
4.2 《药笼本草》对本草学发展的促进 | 第31-33页 |
4.2.1 提出质疑,阐述观点 | 第31页 |
4.2.2 结合实践,纠正误用 | 第31-32页 |
4.2.3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 第32页 |
4.2.4 中日对比,发现异同 | 第32-33页 |
5 香月牛山的医学思想 | 第33-38页 |
5.1 “一气流行说” | 第34页 |
5.2 推崇东垣之说 | 第34-36页 |
5.3 扬弃丹溪之说 | 第36页 |
5.4 注重体质之说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