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肝及胆疾病论文--肝功能衰竭论文

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受抗生素和益生菌疗法的影响--以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为例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缩略表第18-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3页
    1.1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概况第20-34页
        1.1.1 肝硬化的定义第20页
        1.1.2 肝硬化病因第20-21页
        1.1.3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型第21-22页
        1.1.4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第22-23页
        1.1.5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诊断第23页
        1.1.6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治疗第23-26页
        1.1.7 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研究进展第26-34页
    1.2 环境污染毒物、饮食习惯与肝脏疾病第34-35页
        1.2.1 环境污染毒物与肝脏疾病第34页
        1.2.2 饮食习惯与肝脏疾病第34-35页
    1.3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5-43页
        1.3.1 选题依据第35-38页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8-39页
        1.3.3 研究内容第39页
        1.3.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第39-43页
第二章 轻微型肝性脑病利福昔明与益生菌联合疗法对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第43-78页
    2.1 引言第43-44页
    2.2 实验路线第44-45页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45-48页
        2.3.1 受试者选择第45页
        2.3.2 受试者入选标准第45页
        2.3.3 排除标准第45-46页
        2.3.4 分组方法第46-48页
        2.3.5 粪便样本的收集第48页
    2.4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2.4.1 试剂和溶液第48页
        2.4.2 使用设备第48-49页
    2.5 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提取与纯化第49-51页
        2.5.1 试剂和溶液第49页
        2.5.2 DNA的提取与纯化第49-51页
    2.6 16 S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IlluminaHiSeq高通量DNA测序第51-52页
        2.6.1 试剂和溶液第51页
        2.6.2 Barcoded扩增子(Amplicon)纯化第51-52页
        2.6.3 高通量测序第52页
    2.7 序列分析,物种分类与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第52-53页
    2.8 MHE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第53-54页
    2.9 MHE患者肠道菌群的聚类分析第54页
    2.10 MHE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类型的动态转换模式分析第54-55页
    2.11 MHE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第55页
    2.12 MHE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分类单元(taxa)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第55页
    2.13 细菌OTU之间的共发生网络分析第55-57页
    2.14 MHE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功能谱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第57-59页
    2.15 结果第59-74页
        2.15.1 测序结果的统计分析第59-60页
        2.15.2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MHE患者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的影响第60-64页
        2.15.3 MHE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类型第64-67页
        2.15.4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MHE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第67-68页
        2.15.5 鉴定治疗前后相对丰度呈显著性差异的菌群分类单元第68-69页
        2.15.6 MHE患者肠道菌群的功能谱第69-71页
        2.15.7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MHE患者肠道菌群功能的影响第71-73页
        2.15.8 鉴定MHE患者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第73-74页
    2.16 讨论与小结第74-78页
        2.16.1 讨论第74-77页
        2.16.2 小结第77-78页
第三章 利福昔明与益生菌联合疗法对MHE的临床疗效分析第78-112页
    3.1 引言第78-79页
    3.2 实验路线第79-80页
    3.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80-86页
        3.3.1 受试者选择第80页
        3.3.2 受试者入选标准第80页
        3.3.3 排除标准第80-81页
        3.3.4 分组方法第81页
        3.3.5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第81-83页
        3.3.6 样品采集第83页
        3.3.7 实验主要试剂第83-85页
        3.3.8 主要试验仪器及耗材第85-86页
    3.4 实验方法第86-89页
        3.4.1 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测第86页
        3.4.2 MHE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检测第86-89页
    3.5 实验结果第89-101页
    3.6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第101-108页
        3.6.1 统计学方法第101-102页
        3.6.2 数据分析结果第102-108页
    3.7 讨论与小结第108-112页
        3.7.1 讨论第108-111页
        3.7.2 小结第111-112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4.1 结论第112页
    4.2 创新点第112-113页
    4.3 展望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5页
附录第135-136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第135页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9b通过靶向KRAS调控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耐药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MiR-21调节树突状细胞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