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金筐宝钿”的概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第二节 与宝钿、花钿、金(银)钿、闹装、宝装的异同 | 第17-25页 |
第二章 唐以前“金筐宝钿”类工艺的发展概况 | 第25-39页 |
第一节 “金筐宝钿”的传入与本土化 | 第25-31页 |
一、西周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 | 第25-29页 |
二、装饰特点 | 第29-31页 |
第二节 “金筐宝钿”的本土化与鲜卑风 | 第31-39页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古发现 | 第31-36页 |
二、装饰特点 | 第36-39页 |
第三章 “金筐宝钿”工艺在唐代的繁盛 | 第39-50页 |
第一节 墓葬出土“金筐宝钿”实物 | 第39-42页 |
第二节 “金筐宝钿”与文献记载 | 第42-47页 |
一、配饰 | 第43-44页 |
二、器用 | 第44-46页 |
三、禁令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图像中的“金筐宝钿” | 第47-50页 |
一、配饰 | 第47-48页 |
二、器用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唐代的“金筐宝钿”工艺 | 第50-58页 |
第一节 “交胜金粟” | 第50-51页 |
第二节 “金筐宝钿” | 第51-58页 |
一、装饰纹样 | 第51-52页 |
二、宝石种类 | 第52-53页 |
三、切割方式 | 第53-54页 |
四、黏合镶嵌 | 第54-58页 |
第五章 “金筐宝钿”工艺与中外文化交流 | 第58-80页 |
第一节 “金筐宝钿”工艺溯源 | 第58-65页 |
一、金粟 | 第58-61页 |
二、镶嵌 | 第61-63页 |
三、金粟与镶嵌的结合 | 第63-65页 |
第二节 “金筐宝钿”工艺的传播路线及动因 | 第65-80页 |
一、传入路线 | 第65-73页 |
二、传入动因 | 第73-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插图目录 | 第89-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