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解决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制度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 | 第7-13页 |
(一)公司僵局的概念与分类 | 第7-9页 |
1.公司僵局的概念 | 第7-8页 |
2.公司僵局的基本分类 | 第8-9页 |
(二)公司僵局的成因 | 第9-11页 |
1.公司僵局的制度性成因 | 第9-11页 |
2.公司僵局的非制度性成因 | 第11页 |
(三)公司僵局的危害 | 第11-13页 |
1.公司僵局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影响 | 第12页 |
2.公司僵局救济本身产生的影响 | 第12-13页 |
二、我国解决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制度 | 第13-18页 |
(一)司法介入的正当性分析 | 第13-14页 |
1.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 第13页 |
2.社会责任理论 | 第13-14页 |
3.信义义务理论 | 第14页 |
(二)我国司法解散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14-15页 |
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 第14-15页 |
2.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 第15页 |
3.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 | 第15页 |
(三)我国司法解散制度面临问题与对策 | 第15-18页 |
1.知情权和利润分配请求权 | 第16页 |
2.司法解散的法律规定 | 第16-17页 |
3 司法解散与过错赔偿 | 第17页 |
4.司法解散替代机制贫乏 | 第17-18页 |
三、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替代性措施 | 第18-22页 |
(一)强制股权收购 | 第18-20页 |
1.股份收购制度——以美国为例 | 第18-19页 |
2.强制股权收购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页 |
3.强制股权收购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 第19-20页 |
(二)股东除名制度 | 第20-22页 |
1.股东除名制度——以德国、日本为例 | 第20页 |
2.股东除名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1页 |
3.股东除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 第21-22页 |
结语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致谢 | 第24-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