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耐药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 大肠杆菌耐药性现状第11-13页
 2 细菌耐药性机理研究进展第13-16页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第13-14页
   ·产生灭活酶第14页
   ·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第14-15页
   ·影响主动外排系统第15页
   ·形成细菌生物膜第15-16页
   ·细菌形态的变化第16页
 3 防突变浓度与突变选择窗理论第16-18页
   ·MPC定义第16-18页
   ·MSW与MIC理论的区别第18页
 4 外排泵抑制剂第18-21页
   ·干扰外排泵组装的外排泵抑制剂第19页
   ·阻断外排泵能量来源的外排泵抑制剂第19-20页
   ·阻碍底物通过外排泵通道的外排泵抑制剂第20页
   ·机制未知的外排泵抑制剂第20-21页
 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第二部分 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第23-34页
 试验一 山东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药敏检测第24-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试验材料第24-25页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第25页
   ·药敏试验第25-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禽源大肠杆菌药敏检测结果第26-27页
   ·猪源大肠杆菌药敏结果第27-28页
  3 讨论第28-29页
  4 小结第29-30页
 试验二 吸管药敏检测盒的研制第30-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材料第30页
   ·制备检测盒第30-31页
   ·检测盒的使用第31-32页
   ·检测盒效果验证第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3 讨论第33页
  4 小结第33-34页
第三部分 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耐药机理研究第34-71页
 试验一 坡面平板法的建立第35-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材料第35页
   ·制定标准曲线第35-36页
   ·配制琼脂块第36页
   ·配制坡面平板第36页
   ·坡面平板各位置浓度分布与时间的关系第36页
   ·测定扩散浓度与配制浓度之间的关系第36-37页
   ·测定琼脂块中药物回收率第37页
   ·坡面平板验证第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标准曲线第37页
   ·坡面平板表面药物浓度第37-39页
   ·不同配制浓度坡面平板表面药物浓度第39-41页
   ·琼脂中药物回收率第41页
   ·坡面平板使用效果第41页
  3 讨论第41-42页
  4 小结第42-43页
 试验二 坡面平板上大肠杆菌性质的研究第43-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试验材料第43页
   ·配制坡面平板第43页
   ·细菌处理第43页
   ·扩增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第43-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3 讨论第46页
  4 小结第46-47页
 试验三 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第47-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供试菌种第47页
   ·表达谱基因芯片第47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7-48页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与形态观察第48页
   ·细菌总RNA提取第48页
   ·样品RNA标记第48页
   ·杂交与清洗第48-49页
   ·芯片扫描与图像采集第49页
   ·基因突变分析第49-50页
   ·数据分析第50页
  2 结果第50-56页
   ·大肠杆菌生长状态第50-51页
   ·总RNA电泳鉴定第51-52页
   ·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与图像采集第52页
   ·差异基因筛选第52-56页
   ·基因序列比对结果第56页
  3 讨论第56-59页
   ·基因谱表达第56-59页
   ·基因序列比对第59页
  4 小结第59-60页
 试验四 荧光定量测定大肠杆菌基因表达量第60-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试验仪器第60-61页
   ·细菌处理第61页
   ·提取供试大肠杆菌总RNA第61页
   ·荧光定量PCR第61-62页
   ·结果处理第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扩增曲线第62-63页
   ·熔解曲线第63页
   ·基因数量第63-64页
  3 讨论第64-65页
  4 小结第65-66页
 试验五 外排泵与耐药性的关系第66-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供试菌株第66页
   ·试验器材第66-67页
   ·试剂配制第67页
   ·测定菌体内恩诺沙星达到稳态的时间第67页
   ·外排泵检测第67-68页
  2 试验结果第68-69页
   ·菌体内药物达到稳态所需时间第68页
   ·细菌外排泵检测结果第68-69页
  3 讨论第69-70页
  4 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聚氰胺及三聚氰酸混合物对小鼠肝脏损伤的研究
下一篇:NO对怀孕小鼠后期胎儿、胎盘发育及产仔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