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马铃薯晚疫病概况 | 第11-12页 |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 | 第12-15页 |
1.2.1 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 | 第12-13页 |
1.2.2 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敏感性 | 第13-14页 |
1.2.3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 | 第14-15页 |
1.2.4 马铃薯晚疫病菌SSR分子标记 | 第15页 |
1.3 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性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18-19页 |
2.1.2 供试马铃薯种质资源 | 第19-20页 |
2.1.3 供试试剂与仪器 | 第20页 |
2.1.4 供试培养基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2.2.1 晚疫病菌样品采集与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2.2.2 晚疫病菌交配型测定 | 第21页 |
2.2.3 晚疫病菌甲霜灵敏感性测定 | 第21页 |
2.2.4 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 第21-22页 |
2.2.5 晚疫病菌基因型分析 | 第22-24页 |
2.2.6 马铃薯块茎抗性鉴定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3.1 黑龙江省晚疫病菌交配型分析 | 第26-31页 |
3.2 黑龙江省晚疫病菌甲霜灵敏感性分析 | 第31-32页 |
3.3 黑龙江省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析 | 第32-33页 |
3.4 黑龙江省晚疫病菌基因型分析 | 第33-39页 |
3.4.1 供试菌株DNA提取检测 | 第33-34页 |
3.4.2 PCR扩增结果检测 | 第34-35页 |
3.4.3 多态性分析 | 第35页 |
3.4.4 基因型分析 | 第35-37页 |
3.4.5 聚类分析 | 第37-39页 |
3.5 马铃薯块茎抗性分析 | 第39-45页 |
3.5.1 马铃薯种质资源对不同晚疫病菌株的抗性分析 | 第39-43页 |
3.5.2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性类型划分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4.1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 | 第45页 |
4.2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敏感性 | 第45-46页 |
4.3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 | 第46页 |
4.4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型 | 第46-47页 |
4.5 马铃薯块茎晚疫病抗性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