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课题来源及组织架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1-23页 |
2.1 邻居发现协议技术介绍 | 第11-17页 |
2.1.1 IPv6邻居发现协议 | 第11-13页 |
2.1.2 6lowpan邻居发现协议 | 第13-15页 |
2.1.3 无状态地址配置和重复地址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2.2 6lowpan移动节点邻居发现协议的改进与应用 | 第17-22页 |
2.2.1 6lowpan邻居发现文献研究 | 第17-18页 |
2.2.2 6lowpan节点移动性文献研究 | 第18-19页 |
2.2.3 6lowpan节点邻居发现协议的应用研究 | 第19-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6lowpan网络模型设计 | 第23-30页 |
3.1 6lowpan相关术语介绍 | 第23-25页 |
3.2 6lowpan网络模型设计 | 第25-28页 |
3.3 6lowpan地址结构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安全的6lowpan网络初始化设计 | 第30-43页 |
4.1 ARO选项字段帧格式修改 | 第30-31页 |
4.2 SN节点初始化过程 | 第31-35页 |
4.3 安全的移动节点MN地址注册 | 第35-39页 |
4.4 防攻击性验证 | 第39-42页 |
4.4.1 网络初始化及攻击模型搭建 | 第40页 |
4.4.2 NS帧伪造 | 第40-41页 |
4.4.3 NA帧伪造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6lowpan节点移动下邻居发现机制设计 | 第43-56页 |
5.1 移动节点邻居关联节点发现 | 第43-44页 |
5.2 MN移动情况下信令帧格式设计 | 第44-46页 |
5.3 MN节点移动性设计 | 第46-52页 |
5.3.1 MN在lowpan域内移动性设计 | 第47-49页 |
5.3.2 MN在lowpan域间移动性设计 | 第49-52页 |
5.4 仿真与对比 | 第52-55页 |
5.4.1 MN性能仿真 | 第52-54页 |
5.4.2 方案对比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移动6lowpan节点通信设计与实现 | 第56-66页 |
6.1 通信设计 | 第56-60页 |
6.1.1 MN在域内移动下与Node的通信设计 | 第56-57页 |
6.1.2 MN在域间移动下与Node的通信设计 | 第57-58页 |
6.1.3 网络在活跃-休眠转换情况下的通信设计 | 第58-60页 |
6.2 实现 | 第60-65页 |
6.2.1 硬件环境 | 第60-62页 |
6.2.2 软件环境 | 第62-63页 |
6.2.3 通信分析 | 第63-6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总结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3-74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4-75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