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0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稀土功能离子及其掺杂荧光透明材料 | 第15-24页 |
1.2.1 稀土离子的种类、能量吸收与转换 | 第15-17页 |
1.2.2 稀土离子掺杂透明材料 | 第17-19页 |
1.2.3 稀土掺杂透明陶瓷材料的应用 | 第19-24页 |
1.3 透明陶瓷组成结构及MgAlON透明陶瓷 | 第24-28页 |
1.3.1 透明陶瓷的显微结构 | 第24-25页 |
1.3.2 MgAlON透明陶瓷 | 第25-28页 |
1.4 稀土离子的晶界富集行为及表征 | 第28-32页 |
1.4.1 SEM-CL发光中心面分布及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1.4.2 HRTEM结合EDS的电子显微分析手段 | 第29-31页 |
1.4.3 EELS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局域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1.5 荧光透明陶瓷显微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 第32-38页 |
1.5.1 透明陶瓷显微结构与光学透明性、机械性能的关系 | 第32-36页 |
1.5.2 透明陶瓷烧结中结构演化及稀土氧化物的作用 | 第36-38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第2章 Eu~(2+)掺杂MgAlON荧光透明陶瓷制备及性能 | 第40-62页 |
2.1 引言 | 第40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40-44页 |
2.2.1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制备 | 第40-42页 |
2.2.2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表征 | 第42-44页 |
2.3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物相与微观结构分析 | 第44-47页 |
2.3.1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物相分析 | 第44-45页 |
2.3.2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显微结构 | 第45-47页 |
2.4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光学透明性、机械性能及热导率 | 第47-54页 |
2.4.1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光学透明性 | 第47-52页 |
2.4.2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机械性能与热导率 | 第52-54页 |
2.5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光致发光性能 | 第54-60页 |
2.5.1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光激发和发射 | 第54-57页 |
2.5.2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荧光热稳定性与量子效率 | 第57-6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3章 Ce~(3+)掺杂MgAlON荧光透明陶瓷制备及性能 | 第62-79页 |
3.1 引言 | 第62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62-63页 |
3.2.1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样品的制备 | 第62-63页 |
3.2.2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表征 | 第63页 |
3.3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物相与显微结构 | 第63-66页 |
3.3.1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物相分析 | 第63-64页 |
3.3.2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显微结构 | 第64-66页 |
3.4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光学透明性、机械性能及热导率 | 第66-69页 |
3.4.1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光学透明性 | 第67-68页 |
3.4.2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机械性能和热导率 | 第68-69页 |
3.5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光致发光性能 | 第69-75页 |
3.5.1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光激发与发射 | 第69-72页 |
3.5.2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荧光热稳定性与量子效率 | 第72-75页 |
3.6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辐射发光 | 第75-7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MgAlON荧光透明陶瓷中稀土离子分布特征 | 第79-108页 |
4.1 引言 | 第79页 |
4.2 测试表征方法 | 第79-83页 |
4.3 基于SEM-CL测试的Eu~(2+)/Ce~(3+)离子分布表征 | 第83-87页 |
4.3.1 稀土Eu~(2+)在荧光透明陶瓷中的分布 | 第83-85页 |
4.3.2 稀土Ce~(3+)在荧光透明陶瓷中的分布 | 第85-87页 |
4.4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晶界结构及成分表征 | 第87-91页 |
4.5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晶界元素EELS分析 | 第91-99页 |
4.5.1 原子的电子结构与EELS | 第91-93页 |
4.5.2 尖晶石结构中多面体Al-L2,L3边EELS计算分析 | 第93-97页 |
4.5.3 MgAlON荧光透明陶瓷晶界EELS实验结果分析 | 第97-99页 |
4.6 荧光透明陶瓷的荧光寿命与稀土离子所处位置分析 | 第99-105页 |
4.6.1 MgAlON:Eu~(2+)荧光透明陶瓷的荧光寿命及对应结构特征 | 第100-103页 |
4.6.2 MgAlON:Ce~(3+)荧光透明陶瓷的荧光寿命及对应结构特征 | 第103-105页 |
4.7 稀土掺杂MgAlON荧光透明陶瓷的晶界结构模型 | 第105-10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5章 稀土离子掺杂MgAlON荧光透明陶瓷的结构演化 | 第108-129页 |
5.1 引言 | 第108-109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109-110页 |
5.2.1 样品的制备 | 第109-110页 |
5.2.2 测试分析 | 第110页 |
5.3 不同烧结条件下MgAlON:Eu~(2+)陶瓷的组成、结构及Eu~(2+)分布 | 第110-121页 |
5.3.1 不同烧结温度Eu~(2+)掺杂MgAlON陶瓷物相分析 | 第110-113页 |
5.3.2 Eu~(2+)掺杂MgAlON陶瓷烧结不同阶段结构 | 第113-116页 |
5.3.3 不同温度下稀土Eu~(2+)在MgAlON陶瓷中分布 | 第116-120页 |
5.3.4 MgAlON:Eu~(2+)陶瓷烧结过程的结构演化模型 | 第120-121页 |
5.4 不同烧结条件下MgAlON:Ce~(3+)陶瓷的组成、结构及Ce~(3+)分布 | 第121-127页 |
5.4.1 不同烧结温度Ce~(3+)掺杂MgAlON陶瓷物相分析 | 第121-122页 |
5.4.2 Ce~(3+)掺杂MgAlON陶瓷烧结不同阶段结构 | 第122-124页 |
5.4.3 不同温度下稀土Ce~(3+)在MgAlON陶瓷中的分布 | 第124-126页 |
5.4.4 MgAlON:Ce~(3+)陶瓷烧结过程的结构演化模型 | 第126-12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2页 |
6.1 结论 | 第129-130页 |
6.2 展望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45-146页 |
附录:博士学习期间参加的国际会议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