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1 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 第9-10页 |
1.1.1 国外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进展 | 第9-10页 |
1.1.2 国内城市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2 植物群落评价研究 | 第10-11页 |
1.3 植物群落色彩研究 | 第11-12页 |
1.4 园林植物抑菌作用研究 | 第12-13页 |
2.引言 | 第13-14页 |
3.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24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15页 |
3.1.1 区位概况 | 第14页 |
3.1.2 气候条件 | 第14页 |
3.1.3 生态环境概况 | 第14-15页 |
3.2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 第15-17页 |
3.2.1 调查时间 | 第15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3.2.2.1 样地调查法 | 第15-16页 |
3.2.2.2 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3.3 群落常绿植物抑菌作用分析 | 第17-19页 |
3.3.1 供试植物 | 第17-18页 |
3.3.2 供试菌种 | 第18页 |
3.3.3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8页 |
3.3.4 植物抑菌作用的测定 | 第18-19页 |
3.3.4.1 培养基配制和无菌处理 | 第18页 |
3.3.4.2 供试菌种的菌液活化扩培及计数 | 第18-19页 |
3.3.4.3 植物叶片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19页 |
3.3.4.4 抑菌试验 | 第19页 |
3.4 植物群落景观质量评价与节点景观色彩分析 | 第19-22页 |
3.4.1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19页 |
3.4.2 植物景观评价样本的确定 | 第19-20页 |
3.4.3 植物景观评价因子的确定 | 第20-21页 |
3.4.4 景观评价程序 | 第21页 |
3.4.4.1 景观评价问卷调查 | 第21页 |
3.4.4.2 测试对象 | 第21页 |
3.4.4.3 SBE评价过程 | 第21页 |
3.4.4.4 收集调查数据 | 第21页 |
3.4.5 SBE值标准化 | 第21-22页 |
3.5 植物群落景观节点色彩构成分析 | 第22-24页 |
3.5.1 调查时间 | 第22页 |
3.5.2 调查对象和内容 | 第22-23页 |
3.5.3 植物群落色彩调查方法 | 第23页 |
3.5.4 植物群落色彩主色调的提取 | 第23-24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24-47页 |
4.1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 第24-32页 |
4.1.1 郑州市绿博园群落样地结构分析 | 第24页 |
4.1.2 郑州市绿博园群落样地植物种类特征分析 | 第24-30页 |
4.1.3 郑州市绿博园群落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 第30-32页 |
4.2 群落常绿植物抑菌作用分析 | 第32-33页 |
4.2.1 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分析 | 第33页 |
4.2.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分析 | 第33页 |
4.2.3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分析 | 第33页 |
4.3 植物群落景观质量评价 | 第33-35页 |
4.4 植物群落节点景观色彩分析 | 第35-47页 |
4.4.1 郑州市绿博园江苏园内小景(S2) | 第35-38页 |
4.4.2 郑州市绿博园贵州园内小景(S20) | 第38-41页 |
4.4.3 郑州市绿博园广东园内小景(S19) | 第41-43页 |
4.4.4 郑州市绿博园杭州园内小景(S4) | 第43-47页 |
5.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5.1 结论 | 第47-48页 |
5.2 讨论 | 第48-50页 |
5.2.1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与景观构建研究 | 第48页 |
5.2.2 城市园林植物抑菌作用分析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英文摘要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