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功能纳米材料信号放大用于高灵敏多通道电化学免疫分析

中文摘要第1-14页
英文摘要第14-19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56页
 §1.1 免疫分析与免疫传感器第20-27页
     ·概述第20-21页
     ·抗原第21页
     ·抗体第21-22页
     ·免疫分析第22-24页
     ·免疫传感器第24-25页
     ·免疫传感器中抗体(抗原)固定方法第25-27页
       ·物理吸附法第25页
       ·共价固定法第25-26页
       ·生物亲和作用固定法第26-27页
 §1.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第27-31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分类第27-29页
       ·电位型免疫传感器第27-28页
       ·电容型免疫传感器第28页
       ·电导型免疫传感器第28页
       ·阻抗型免疫传感器第28-29页
       ·电流型(安培型)免疫传感器第29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中常用的标记物第29-31页
       ·酶第29-30页
       ·电活性物质第30页
       ·量子点第30页
       ·贵金属纳米粒子第30-31页
 §1.3 纳米信号放大在电化学免疫传感中的应用第31-35页
     ·Au NPs信号放大第31-32页
     ·CNTs信号放大第32-33页
     ·石墨烯信号放大第33页
     ·生物纳米球信号放大第33-34页
     ·磁性微球信号放大第34-35页
     ·脂质体信号放大第35页
 §1.4 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免疫传感器研究第35-47页
     ·肿瘤标志物第35-37页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第37-39页
     ·肿瘤标志物免疫分析方法第39-40页
     ·多组分免疫分析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第40-47页
       ·荧光免疫分析第42-43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分析第43-44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第44-45页
       ·电化学免疫分析第45-47页
 §1.5 本论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工作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第二章 一次性免疫传感阵列上葡萄糖氧化酶功能化硅纳米球信号示踪的肿瘤标志物高灵敏检测第56-68页
 §2.1 引言第56-57页
 §2.2 实验部分第57-60页
     ·试剂及仪器第57-58页
     ·示踪标记物制备第58页
     ·免疫传感器阵列制备第58-59页
     ·检测步骤第59-6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GOD功能化硅纳米球的表征第60页
     ·免疫传感器的表征第60-61页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第61-62页
     ·条件优化第62-63页
     ·交联响应和交叉反应第63-64页
     ·分析性能第64页
     ·血清样品检测第64-65页
 §2.4 结论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三章 葡萄糖氧化酶功能化纳米示踪复合物双信号放大用于肿瘤标志物高灵敏多通道检测第68-81页
 §3.1 引言第68-70页
 §3.2 实验部分第70-72页
     ·材料和试剂第70-71页
     ·实验仪器第71页
     ·GOD-Au NPs/CNTs-Ab_2纳米复合物制备第71页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71-72页
     ·检测步骤第7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2-78页
     ·GOD-Au NPs/CNTs-Ab_2纳米复合物表征第72-73页
     ·免疫传感器的表征第73页
     ·GOD-Au NPs/CNTs-Ab_2信号示踪的免疫分析第73-75页
     ·条件优化第75页
     ·交叉反应和交联响应第75-77页
     ·分析性能第77-78页
     ·血清样品检测第78页
 §3.4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四章 基于金纳米粒子及酶反应催化银沉积电化学溶出分析的高灵敏多通道免疫检测第81-93页
 §4.1 引言第81-83页
 §4.2 实验部分第83-85页
     ·材料和试剂第83-84页
     ·实验仪器第84页
     ·ALP-Ab/Au NPs标记物的制备第84页
     ·免疫传感阵列的制备第84页
     ·测量步骤第84-8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5-90页
     ·传感器阵列上的免疫分析第85-86页
     ·条件优化第86-87页
     ·交联响应及交叉反应第87-89页
     ·分析性能第89-90页
     ·血清样品分析第90页
 §4.4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第五章 结合金标记物诱导银沉积及其电化学溶出分析的高灵敏多通道肿瘤标志物检测第93-103页
 §5.1 引言第93-95页
 §5.2 实验部分第95-97页
     ·试剂及仪器第95-96页
     ·金标记物制备第96页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96页
     ·检测步骤第96-9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7-100页
     ·基于沉积的Ag NPs溶出分析的免疫分析第97页
     ·条件优化第97-98页
     ·交叉反应和交联响应第98-99页
     ·分析性能第99-100页
     ·血清样品分析第100页
 §5.4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第六章 链霉亲和素功能化碳纳米管/银纳米粒子标记物信号示踪的肿瘤标志物高灵敏多通道检测第103-117页
 §6.1 引言第103-105页
 §6.2 实验部分第105-107页
     ·材料和试剂第105-106页
     ·实验仪器第106页
     ·示踪标记物的制备第106-107页
     ·免疫传感器阵列的制备第107页
     ·检测步骤第10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7-114页
     ·CNT/Ag NPs纳米复合物表征第107-108页
     ·CNT/Ag NPs/SA纳米复合物表征第108-109页
     ·传感器阵列上夹心免疫分析第109-110页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110-111页
     ·交叉反应和交联响应第111-112页
     ·分析性能第112-113页
     ·清样品分析应用第113-114页
 §6.4 结论第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附录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O2和HNO分子势能面及光谱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典型剖面土壤性质演化及其高光谱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