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基于滑带刚度退化的古滑坡自稳能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古滑坡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古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滑带锁固效应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强度折减法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滑带强度折减法及刚度退化第21-30页
    2.1 古滑坡特征第21-22页
        2.1.1 古滑坡的定义第21页
        2.1.2 古滑坡的特征第21-22页
    2.2 滑带强度折减法第22-27页
        2.2.1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第22-23页
        2.2.2 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的选取第23-24页
        2.2.3 本构模型和屈服准则的选取第24-26页
        2.2.4 滑带强度折减法的定义第26页
        2.2.5 滑带强度折减法的依据第26-27页
    2.3 滑带刚度退化第27-29页
        2.3.1 刚度退化的必然性第27-28页
        2.3.2 刚度参数与位移的关系第28-29页
        2.3.3 滑带强度折减和刚度退化的耦合作用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古滑坡自稳能力评价方法第30-41页
    3.1 古滑坡自稳能力极限值第30页
    3.2 古滑坡失稳变形曲线第30-31页
    3.3 古滑坡自稳能力评价方法第31-32页
    3.4 工程算例分析第32-40页
        3.4.1 三维有限差分软件介绍第32-35页
        3.4.2 算例分析第35-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考虑滑带锁固效应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第41-57页
    4.1 锁固型滑坡力学模型第41-43页
        4.1.1 “顺层直剪”式锁固型滑坡第41页
        4.1.2 锁固型岩体受力分析第41-43页
    4.2 锁固型滑坡安全系数推导第43-46页
        4.2.1 锁固型滑坡安全系数推导第43-44页
        4.2.2 工程实例分析第44-46页
    4.3 不同锁固形式下滑坡稳定性分析第46-48页
    4.4 锁固段不同分布形式下滑坡稳定性分析第48-53页
        4.4.1 印江岩口滑坡概况第48-49页
        4.4.2 数值模拟方案第49页
        4.4.3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4.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0-53页
    4.5 锁固段不同折减强度下滑坡稳定性分析第53-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滑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第57-72页
    5.1 概述第57-58页
    5.2 模型试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58-59页
        5.2.1 模型试验研究目的第58页
        5.2.2 模型试验研究内容第58-59页
    5.3 试验设计第59-63页
        5.3.1 试验装置组成第59页
        5.3.2 滑坡模型的堆建第59-61页
        5.3.3 记录监测系统组装和布设第61-62页
        5.3.4 挖填构筑扰动装置第62-63页
    5.4 摄影测量系统简介第63-64页
    5.5 滑坡挖填扰动室内试验设计第64-67页
        5.5.1 模型物理力学参数测试第64-66页
        5.5.2 挖填扰动和坡脚开挖的实现过程第66-67页
    5.6 试验结果分析第67-71页
        5.6.1 滑坡裂隙的开展第67页
        5.6.2 滑坡特定位置点的设定第67-68页
        5.6.3 滑坡特定位置点位移的量测分析第68-71页
    5.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μC/OS-Ⅱ的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研究
下一篇:毛皮产品技术与设计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