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中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黄石华新水泥厂工业文化博览园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1-14页
        1.1.1 缘起第11-12页
        1.1.2 工业遗址改造中的现存问题第12页
        1.1.3 城市更新中工业遗址的功能衔接第12-13页
        1.1.4 公共空间的扩展和延伸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5-16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6页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研究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综述第19-26页
    2.1 工业遗址第19-21页
        2.1.1 工业遗址的定义第19页
        2.1.2 工业遗址产生的原因第19页
        2.1.3 工业遗址的分类第19-20页
        2.1.4 工业遗址的特征第20-21页
    2.2 工业遗址景观第21-22页
    2.3 工业遗址公共空间相关理论第22-23页
        2.3.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第22页
        2.3.2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第22-23页
        2.3.3 工业遗址公共空间的概述第23页
        2.3.4 工业遗址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第23页
    2.4 其他相关理论及思想研究第23-25页
        2.4.1 工业遗产第23-24页
        2.4.2 景观设计第24页
        2.4.3 生态设计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中公共空间景观基础研究第26-34页
    3.1 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中的公共空间形态构成第26-29页
        3.1.1 点状景观空间第26-27页
        3.1.2 线状景观空间第27-28页
        3.1.3 面状景观空间第28-29页
    3.2 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中的公共空间基本类型第29-32页
        3.2.1 广场第29-30页
        3.2.2 庭院第30页
        3.2.3 绿地第30-31页
        3.2.4 街巷第31-32页
    3.3 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中的公共空间景观组成要素第32-33页
        3.3.1 场地第32页
        3.3.2 建筑第32页
        3.3.3 设施第32-33页
        3.3.4 植物第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中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第34-59页
    4.1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第34-35页
        4.1.1 人性化原则第34页
        4.1.2 整体性原则第34-35页
        4.1.3 可持续原则第35页
        4.1.4 兼容性原则第35页
    4.2 工业场地整体设计策略第35-41页
        4.2.1 工业场地文脉传承第35-38页
        4.2.2 整体空间结构第38-41页
        4.2.3 场地植物景观设计第41页
    4.3 工业废弃物的设计策略第41-47页
        4.3.1 废弃设施的重塑第41-45页
        4.3.2 废弃材料的重塑第45-47页
    4.4 基于美学艺术设计策略第47-55页
        4.4.1 大地艺术第47-49页
        4.4.2 极简主义第49-50页
        4.4.3 雕塑艺术第50-52页
        4.4.4 波普艺术第52-55页
    4.5 景观生态修复设计策略第55-58页
        4.5.1 土壤修复第55-57页
        4.5.2 植物修复第57页
        4.5.3 水体修复第57-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实证研究——黄石华新水泥厂工业文化博览园第59-78页
    5.1 项目背景概况第59-62页
        5.1.1 区位环境第59页
        5.1.2 历史沿革第59-61页
        5.1.3 重塑契机第61页
        5.1.4 现状分析第61-62页
    5.2 设计理论构思第62-64页
        5.2.1 设计理念第62-63页
        5.2.2 设计原则第63-64页
    5.3 总体设计第64-66页
        5.3.1 空间结构布局第64-65页
        5.3.2 交通流线分析第65-66页
    5.4 基于设计策略的详细设计第66-77页
        5.4.1 工业场地景观设计第66-68页
        5.4.2 废弃建筑更新设计第68-72页
        5.4.3 工业设施重塑设计第72-74页
        5.4.4 景观生态修复设计第74-76页
        5.4.5 艺术与景观的融合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语第78-80页
    结论第78页
    展望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4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系统校准方法及装置研究
下一篇:基于ARM嵌入式的地下管线三维检测仪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