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特性初探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植物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来源 | 第10-13页 |
1.1.1 单倍体获得途径和方法 | 第10-13页 |
1.1.2 双单倍体获得途径和方法 | 第13页 |
1.2 油菜双单倍体育种及应用 | 第13-17页 |
1.2.1 油菜单倍体二倍体化 | 第13-14页 |
1.2.2 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诱导系的发现及选育 | 第14-17页 |
1.2.3 油菜双单倍体的应用 | 第17页 |
1.3 植物倍性鉴定方法 | 第17-20页 |
1.3.1 形态特异性观察 | 第17页 |
1.3.2 标记基因鉴定 | 第17-18页 |
1.3.3 分子标记鉴定 | 第18-19页 |
1.3.4 细胞学鉴定 | 第19页 |
1.3.5 流式细胞仪鉴定 | 第19-2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2 材料及方法 | 第20-25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2.1 杂交诱导 | 第21页 |
2.2.2 表型鉴定 | 第21页 |
2.2.3 分子标记鉴定 | 第21-24页 |
2.2.4 倍性鉴定 | 第24-25页 |
2.2.5 双单倍体诱导率统计 | 第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5页 |
3.1 表型鉴定结果 | 第25-28页 |
3.2 分子标记鉴定结果 | 第28-40页 |
3.2.1 DNA提取结果 | 第28页 |
3.2.2 引物筛选结果 | 第28-31页 |
3.2.3 SSR鉴定结果 | 第31-40页 |
3.3 倍性鉴定结果 | 第40-44页 |
3.4 双单倍体诱导率分析 | 第44-4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5-50页 |
4.1 两份材料的双单倍体诱导特性 | 第45-46页 |
4.2 母本类型对诱导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可能诱导机理分析 | 第47-48页 |
4.4 应用前景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4.5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