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投资者视角下上市公司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效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7-41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7-2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2 问题提出第19-2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1.2.1 研究目的第21-22页
        1.2.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3 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3-36页
        1.3.1 战略联盟的相关研究第23-30页
        1.3.2 价值创造的相关研究第30-31页
        1.3.3 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相关研究第31-33页
        1.3.4 研究现状评述第33-36页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36-38页
        1.4.1 研究内容第36-37页
        1.4.2 结构安排第37-38页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8-41页
        1.5.1 研究方法第38-39页
        1.5.2 技术路线第39-41页
第2章 投资者视角下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理论模型构建第41-6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41-43页
        2.1.1 战略联盟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第41-42页
        2.1.2 投资者的概念界定第42-43页
        2.1.3 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概念界定第43页
    2.2 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理论基础第43-52页
        2.2.1 信号理论第44-48页
        2.2.2 协同理论第48-50页
        2.2.3 竞合理论第50-52页
    2.3 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理论分析第52-59页
        2.3.1 基于信号理论的联盟价值创造过程分析第52-54页
        2.3.2 基于信号理论的信号发布特征的影响分析第54-56页
        2.3.3 基于协同理论的伙伴年龄非对称性的影响分析第56-58页
        2.3.4 基于竞合理论的合资承诺与控制权分配的交互作用分析第58-59页
    2.4 本文理论模型的构建第59-61页
    2.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3章 战略联盟初次公告和后续公告的价值创造效应第62-86页
    3.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第62-64页
        3.1.1 战略联盟初次公告的价值创造效应第62-63页
        3.1.2 战略联盟后续公告的价值创造效应第63-64页
    3.2 研究设计第64-71页
        3.2.1 研究方法第64-67页
        3.2.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第67-71页
    3.3 实证检验结果第71-83页
        3.3.1 初次公告与后续公告的检验结果及对比第71-73页
        3.3.2 初次公告的分组检验结果第73-75页
        3.3.3 后续公告的分组检验结果第75-79页
        3.3.4 稳健性检验结果第79-83页
    3.4 研究结果讨论第83-84页
    3.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4章 信号发布特征对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影响第86-97页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86-88页
        4.1.1 信号可见性对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影响第86-87页
        4.1.2 信号不确定性对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影响第87-88页
        4.1.3 信号可读性对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影响第88页
    4.2 研究设计第88-90页
        4.2.1 研究方法第88-89页
        4.2.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第89页
        4.2.3 变量测量第89-90页
    4.3 实证检验结果第90-95页
        4.3.1 因变量显著性检验结果第90-91页
        4.3.2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第91-94页
        4.3.3 稳健性检验结果第94-95页
    4.4 研究结果讨论第95-96页
    4.5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5章 伙伴年龄非对称性对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影响第97-120页
    5.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第97-104页
        5.1.1 年龄非对称性对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影响分析第97-99页
        5.1.2 联盟类型与伙伴年龄非对称性的交互作用第99-100页
        5.1.3 企业年龄与伙伴年龄非对称性的交互作用第100-101页
        5.1.4 业务相似性与伙伴年龄非对称性的交互作用第101-102页
        5.1.5 企业年龄与业务相似性及年龄非对称性的三项交互作用第102-104页
    5.2 研究设计第104-109页
        5.2.1 研究方法第104页
        5.2.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第104-107页
        5.2.3 变量测量第107-109页
    5.3 实证检验结果第109-117页
        5.3.1 因变量显著性检验结果第109页
        5.3.2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第109-116页
        5.3.3 稳健性检验结果第116-117页
    5.4 研究结果讨论第117-119页
    5.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6章 合资承诺与控制权分配对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交互影响第120-138页
    6.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第120-123页
        6.1.1 合资承诺对联盟价值创造效应的影响第120-121页
        6.1.2 控制权分配与时间承诺的交互作用第121-122页
        6.1.3 控制权分配与投资承诺的交互作用第122-123页
    6.2 研究设计第123-128页
        6.2.1 研究方法第123-124页
        6.2.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第124-127页
        6.2.3 变量测量第127-128页
    6.3 实证检验结果第128-136页
        6.3.1 因变量显著性检验结果第128-129页
        6.3.2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第129-134页
        6.3.3 稳健性检验结果第134-136页
    6.4 研究结果讨论第136-137页
    6.5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结论第138-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个人简历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交叉上核在S20098抗抑郁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
下一篇:外侧缰核在抑郁大鼠昼夜节律活动改变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