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生物活性炭的制备及对高氟劣质水的处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高氟劣质水的性质及来源 | 第11页 |
1.2 高氟地下水的分布 | 第11-12页 |
1.3 高氟劣质水的危害 | 第12页 |
1.4 高氟劣质水除氟技术进展 | 第12-14页 |
1.4.1 离子交换法 | 第12-13页 |
1.4.2 化学法沉淀法 | 第13页 |
1.4.3 膜分离法 | 第13页 |
1.4.4 电化学法 | 第13-14页 |
1.4.5 吸附法 | 第14页 |
1.5 生物活性炭 | 第14-16页 |
1.5.1 生物活性炭概述 | 第15页 |
1.5.2 生物活性炭的改性 | 第15-16页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6.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6.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铁改性猪粪炭的制备及除氟性能研究 | 第19-31页 |
2.1 前言 | 第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19-20页 |
2.2.2 改性生物活性炭的制备 | 第20页 |
2.2.3 氟离子浓度的测定 | 第20-21页 |
2.2.4 吸附试验 | 第21-22页 |
2.2.5 Fe-ZC的结构表征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2.3.1 样品的FTIR表征 | 第22-23页 |
2.3.2 样品的SEM表征 | 第23页 |
2.3.3 吸附时间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4 pH值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5 投加量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2.3.6 共存阴离子对除氟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7 吸附动力学 | 第26-28页 |
2.3.8 吸附等温线 | 第28-29页 |
2.3.9 Fe-ZC的除氟机理及再生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改性猕猴桃枝炭的制备及除氟性能研究 | 第31-45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3.2.1 试剂及仪器 | 第31-32页 |
3.2.2 改性猕猴桃枝生物活性炭的制备 | 第32页 |
3.2.3 Al-MC的表征 | 第32页 |
3.2.4 铝改性猕猴桃枝炭最佳制备条件 | 第32-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3.3.1 SEM分析 | 第34-35页 |
3.3.2 FTIR分析 | 第35页 |
3.3.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4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5 pH值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3.3.6 投加量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7 共存阴离子对除氟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8 La-ZuC除氟机理 | 第39页 |
3.4 Al-MC吸附氟离子的响应面优化设计 | 第39-43页 |
3.5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改性竹炭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研究 | 第45-54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45-46页 |
4.2.2 改性生物活性炭的制备 | 第46页 |
4.2.3 La-ZuC的表征 | 第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4.3.1 样品的FTIR表征 | 第46-47页 |
4.3.2 样品的SEM表征 | 第47-48页 |
4.3.3 吸附时间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8页 |
4.3.4 初始浓度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5 pH值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6 投加量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4.3.7 共存阴离子对除氟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8 La-ZuC的除氟机理 | 第51页 |
4.4 La-ZuC吸附氟离子的正交试验 | 第51-52页 |
4.5 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