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三、昆曲文化衍生品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五、研究的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昆曲文化的视觉元素 | 第12-19页 | 
| 第一节 昆曲文化的基本认识 | 第12页 | 
| 第二节 昆曲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分析 | 第12-15页 | 
| 一、性格迥异的昆曲妆面 | 第12-13页 | 
| 二、绚丽夺目的昆曲服饰 | 第13-14页 | 
| 三、形式多样的昆曲道具 | 第14-15页 | 
| 第三节 昆曲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文化衍生品的解析 | 第19-36页 | 
| 第一节 文化衍生品的定义 | 第19页 | 
| 第二节 文化衍生品的分类 | 第19-21页 | 
| 一、内容类文化衍生品 | 第19-20页 | 
| 二、创意类文化衍生品 | 第20-21页 | 
| 三、延伸类文化衍生品 | 第21页 | 
| 第三节 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原则 | 第21-24页 | 
| 一、文化性原则 | 第21-22页 | 
| 二、创意性原则 | 第22-23页 | 
| 三、体验性原则 | 第23页 | 
| 四、审美性原则 | 第23-24页 | 
| 第四节 文化衍生品定位分析 | 第24-25页 | 
| 一、消费人群分析 | 第24页 | 
| 二、消费环境定位 | 第24页 | 
| 三、产品功能定位 | 第24-25页 | 
| 第五节 国内外文化衍生品带来的设计启示 | 第25-35页 | 
| 一、传递日本审美意识的“MT和纸胶带” | 第25-27页 | 
| 二、充满东方韵味的杭州“竹语伞” | 第27-28页 | 
| 三、结合古老禅宗智慧与现代简约设计的服饰品牌“吃茶去” | 第28-29页 | 
| 四、中华瑰宝“活字”的新生——“字在”活字工坊 | 第29-31页 | 
| 五、文化衍生品的跨界创意“金瑞昞灵圆满手袋” | 第31-32页 | 
| 六、戏曲类文化衍生品案例分析 | 第32-35页 |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昆曲文化衍生品的开发 | 第36-42页 | 
| 第一节 昆曲文化衍生品市场调研 | 第36-37页 | 
| 一、苏州昆剧院实地考察 | 第36页 | 
| 二、文创商店昆曲类文化衍生品的实地考察 | 第36-37页 | 
| 三、市场调研分析 | 第37页 | 
| 第二节 昆曲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方法 | 第37-42页 | 
| 一、基于昆曲文化故事背景 | 第37-38页 | 
| 二、提取传统昆曲视觉元素 | 第38页 | 
| 三、选择具有市场空间的产品 | 第38-39页 | 
| 四、利用人物形象打造昆曲文化“符号”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昆曲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实践 | 第42-60页 | 
| 第一节 昆曲文化衍生品市场需求分析调查 | 第42-45页 | 
| 一、问卷调查 | 第42-45页 | 
| 二、调查结论 | 第45页 | 
| 第二节 基于昆曲人物形象研究的昆曲文化衍生品实践 | 第45-50页 | 
| 第三节 昆曲人物形象微信表情包设计实践 | 第50-55页 | 
| 第四节 昆曲新媒体动画设计实践 | 第55-56页 | 
| 第五节 昆曲创意产品设计实践 | 第56-59页 |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项 | 第62-63页 | 
| 附录 | 第63-64页 | 
| 图片来源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