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政府在线监管概述 | 第14-23页 |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和信息化监管概念 | 第14-17页 |
一、重大危险源的内涵 | 第14-16页 |
二、在线监管的定义 | 第16-17页 |
三、监管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 第17页 |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政府在线监管机制 | 第17-21页 |
一、在线监管制度设计 | 第17-18页 |
二、在线监管组织机构 | 第18页 |
三、在线监管运行流程 | 第18-19页 |
四、在线监管实现目标 | 第19-21页 |
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政府在线监管理论 | 第21-23页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二、社会规制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晋江市重大危险源政府在线监管现状分析 | 第23-35页 |
第一节 晋江市重大危险源总体情况 | 第23-27页 |
一、行业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二、企业重大危险源的主要风险 | 第24-27页 |
三、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 | 第27页 |
第二节 晋江市重大危险源政府在线监管具体实践 | 第27-33页 |
一、常态运行管理 | 第27-29页 |
二、触发警报管理 | 第29-30页 |
三、应急处置管理 | 第30-32页 |
四、恢复常态管理 | 第32页 |
五、在线监管基础 | 第32-33页 |
六、在线监管关系 | 第33页 |
第三节 晋江市重大危险源政府在线监管初步成效 | 第33-35页 |
一、在线监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33-34页 |
二、在线监管减少企业外部性问题 | 第34页 |
三、在线监管提高政府的规制效率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晋江市重大危险源政府在线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第一节 晋江市重大危险源政府在线监管问题 | 第35-38页 |
一、政府规制留有盲区 | 第35-36页 |
二、政府规制执行不透明 | 第36页 |
三、政府规制执行不力 | 第36-37页 |
四、政府职责定位不明 | 第37-38页 |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在线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一、在线监管制度设计不合理 | 第38-39页 |
二、政府在线监管认识偏差 | 第39-40页 |
三、政府安全规制激励缺乏 | 第40-41页 |
四、政府安全规制权力垄断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国外地区重大危险源在线监管经验借鉴 | 第42-49页 |
第一节 国外城市重大危险源监察模式 | 第42-46页 |
一、英国哈尔顿市 | 第42-44页 |
二、德国路德维希港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国外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借鉴 | 第46-49页 |
一、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 第47页 |
二、确定风险管理重点 | 第47页 |
三、加大安全技术研发 | 第47-48页 |
四、有效运用市场激励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完善晋江市政府重大危险源在线监管的对策 | 第49-54页 |
第一节 完善地方安全规制制度设计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建立在线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及时公开企业安全风险信息 | 第51页 |
第四节 健全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第五节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 第52-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4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A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