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异构冗余系统的安全优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30页 |
2.1 软件攻击面 | 第17-19页 |
2.2 多态化防御 | 第19-21页 |
2.3 攻击策略 | 第21-26页 |
2.3.1 规避攻击 | 第22页 |
2.3.2 代理攻击 | 第22-23页 |
2.3.3 暴力攻击和减熵攻击 | 第23-24页 |
2.3.4 刺探攻击 | 第24-25页 |
2.3.5 增量攻击 | 第25-26页 |
2.3.6 攻击策略小结 | 第26页 |
2.4 Web异构系统 | 第26-28页 |
2.5 遗传算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Web异构系统优化应用 | 第30-42页 |
3.1 异构属性的重要性 | 第30-31页 |
3.2 Web异构化的方式 | 第31-34页 |
3.2.1 Web服务器层 | 第31-33页 |
3.2.2 操作系统层 | 第33-34页 |
3.2.3 虚拟化层 | 第34页 |
3.3 异构属性量化方案 | 第34-37页 |
3.3.1 MOSS | 第34页 |
3.3.2 主观评价机制 | 第34-35页 |
3.3.3 同一层级相似度量化方案 | 第35-37页 |
3.4 适应度函数 | 第37页 |
3.5 算法描述 | 第37-39页 |
3.6 仿真实验 | 第39-42页 |
3.6.1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3.6.2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一种面向Web异构系统的动态切换算法 | 第42-52页 |
4.1 动态化攻击面 | 第43-44页 |
4.2 动态web异构系统模型 | 第44-45页 |
4.3 动态切换算法 | 第45-52页 |
4.3.1 安全阈值 | 第45-46页 |
4.3.2 切换算法 | 第46-48页 |
4.3.3 实验仿真 | 第48-51页 |
4.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