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3.1 电力系统恢复概述 | 第15-16页 |
1.3.2 机组启动次序方法研究 | 第16-20页 |
1.3.3 电力系统并行恢复研究 | 第20-22页 |
1.3.4 含HVDC的系统恢复研究 | 第22-24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4-26页 |
2 考虑送电路径恢复时间的机组启动次序决策方法 | 第26-50页 |
2.1 机组启动次序方案决策的共同问题 | 第26-28页 |
2.2 黑启动过程恢复时间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2.2.1 机组启动恢复过程 | 第29-30页 |
2.2.2 送电路径恢复过程 | 第30页 |
2.3 机组启动次序优化模型 | 第30-32页 |
2.3.1 目标函数 | 第31页 |
2.3.2 约束条件 | 第31-32页 |
2.4 计及恢复时间的多送电路径优化选择方法 | 第32-36页 |
2.4.1 基于扩展Dijkstra的最短送电路径搜索方法 | 第33-34页 |
2.4.2 基于支路删除法的多送电路径搜索方法 | 第34-35页 |
2.4.3 送电路径选择辅助判据 | 第35-36页 |
2.5 考虑送电路径优化选择的机组启动次序决策方法 | 第36-41页 |
2.6 算例测试与分析 | 第41-48页 |
2.6.1 IEEE 39节点测试系统仿真 | 第41-46页 |
2.6.2 对比分析 | 第46-4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HVDC参与电力系统并行恢复的优化决策方法 | 第50-72页 |
3.1 边界HVDC启动特性分析 | 第50-54页 |
3.1.1 LCC-HVDC启动特性 | 第51-52页 |
3.1.2 VSC-HVDC启动特性 | 第52-54页 |
3.1.3 边界HVDC与常规发电机组的启动特性对比 | 第54页 |
3.2 内部HVDC在电网恢复中的作用分析 | 第54-56页 |
3.2.1 子区内部的HVDC传输线路 | 第55页 |
3.2.2 子区之间的HVDC联络线路 | 第55-56页 |
3.3 交直流电网的恢复架构 | 第56-61页 |
3.3.1 考虑HVDC参与电网恢复的架构 | 第56-57页 |
3.3.2 算例测试与分析 | 第57-61页 |
3.4 交直流电网恢复优化模型 | 第61-64页 |
3.4.1 目标函数 | 第61页 |
3.4.2 HVDC约束条件 | 第61-63页 |
3.4.3 其他约束条件 | 第63-64页 |
3.5 考虑子区协作的并行恢复方法 | 第64-66页 |
3.6 算例测试与分析 | 第66-70页 |
3.6.1 改进IEEE39节点测试系统 | 第66-68页 |
3.6.2 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4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分区方法 | 第72-100页 |
4.1 系统恢复分区概述 | 第72-73页 |
4.2 以HVDC为区间联络线的分区方法 | 第73-83页 |
4.2.1 基于标签传播算法的分区思路 | 第73-75页 |
4.2.2 HVDC节点标签更新策略 | 第75-76页 |
4.2.3 改进标签传播矩阵 | 第76-78页 |
4.2.4 分区流程 | 第78-79页 |
4.2.5 算例测试与分析 | 第79-83页 |
4.3 考虑支路恢复时间的局部交流电网分区方法 | 第83-96页 |
4.3.1 分区优化模型 | 第84-85页 |
4.3.2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分区方法 | 第85-89页 |
4.3.3 算例测试与分析 | 第89-96页 |
4.4 交直流混联电网两步分区方法 | 第96-9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5 交直流并行恢复方法在实际电网的应用研究 | 第100-114页 |
5.1 系统概述 | 第100-102页 |
5.2 结合当前电网现状的并行恢复方案 | 第102-109页 |
5.2.1 分区研究 | 第102-103页 |
5.2.2 子区并行恢复研究 | 第103-107页 |
5.2.3 恢复结果分析 | 第107-109页 |
5.3 考虑直流系统接入的电网并行恢复方案 | 第109-113页 |
5.3.1 电网发展特征 | 第109-110页 |
5.3.2 以直流系统为联络线的分区方案研究 | 第110-112页 |
5.3.3 考虑子区协作的并行恢复方案 | 第112-11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6.1 结论 | 第114-115页 |
6.2 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6-13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