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0-15页 |
1.临床资料 | 第10-12页 |
2.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3.观察指标 | 第13页 |
4.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13页 |
5.疗效评定标准 | 第13-14页 |
6.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4页 |
7.不良事件的观察 | 第14页 |
8.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5-20页 |
1.所有患者年龄、不孕病程的组间比较 | 第15页 |
2.中医临床证候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 | 第15-16页 |
3.月经症状积分比较 | 第16页 |
4.疗效比较 | 第16页 |
5.基础体温比较 | 第16-17页 |
6.妊娠率及排卵率比较 | 第17-18页 |
7.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搏动指数) | 第18页 |
8.治疗前后泌乳素(ng/ml)比较 | 第18-19页 |
9.停药3个月后泌乳素值(ng/ml) | 第19页 |
10.安全性观察(副反应情况)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0-32页 |
1.现代医学对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症的认识 | 第20-22页 |
2.祖国医学对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症的认识 | 第22-23页 |
3.祖国医学对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症的治疗 | 第23-24页 |
4.中医综合三联疗法治疗不孕症肝郁肾虚证的立论依据 | 第24-25页 |
5.导师疏肝益肾汤组方意义 | 第25-28页 |
6.耳穴作用于本研究的机理 | 第28-29页 |
7.联合药膳治疗机理 | 第29-30页 |
8.对本研究的体会及研究结果的认识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附录A 综述 | 第3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B 临床病例观察表(CRF) | 第52-64页 |
附录C 随机数字表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