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深部找矿预测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5页 |
1.5 主要成果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4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16-19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19-21页 |
2.4 区内岩浆岩 | 第21-22页 |
2.4.1 麻棚岩体 | 第21-22页 |
2.4.2 脉岩 | 第22页 |
2.5 区域成矿特点 | 第22-24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4-34页 |
3.1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4-26页 |
3.2 矿石特征 | 第26-27页 |
3.3 成矿阶段划分 | 第27-29页 |
3.4 矿床成因 | 第29-34页 |
3.4.1 成矿物质来源 | 第29-31页 |
3.4.2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第31-32页 |
3.4.3 成矿年代 | 第32页 |
3.4.4 矿床的成因 | 第32-34页 |
第4章 石湖金矿区构造控矿研究 | 第34-44页 |
4.1 石湖金矿构造类型 | 第34页 |
4.2 石湖金矿的构造特征 | 第34-39页 |
4.2.1 塑性褶皱构造 | 第34-36页 |
4.2.2 脆性断裂构造 | 第36-39页 |
4.3 石湖金矿构造控矿分析 | 第39-44页 |
4.3.1 构造对矿化类型的控制 | 第39页 |
4.3.2 构造对矿化强度的控制 | 第39-41页 |
4.3.3 构造对富矿柱的控制 | 第41-44页 |
第5章 石湖金矿脉岩及围岩蚀变分析 | 第44-52页 |
5.1 石英闪长玢岩 | 第44-48页 |
5.1.1 石英闪长玢岩的岩相学特征 | 第44-46页 |
5.1.2 石英闪长玢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47页 |
5.1.3 脉岩与矿化间的关系 | 第47-48页 |
5.2 围岩蚀变研究 | 第48-52页 |
5.2.1 围岩蚀变的类型 | 第49-50页 |
5.2.2 围岩蚀变与矿化之间的关系 | 第50-52页 |
第6章 石湖金矿化探原生晕特征研究 | 第52-60页 |
6.1 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52-54页 |
6.2 成矿及伴生元素的组合特征 | 第54-57页 |
6.2.1 相关分析 | 第54-55页 |
6.2.2 聚类分析 | 第55-56页 |
6.2.3 因子分析 | 第56页 |
6.2.4 石湖金矿101脉最佳地球化学组合 | 第56-57页 |
6.3 原生晕组分的分带特征 | 第57页 |
6.4 石湖金矿101脉深部远景分析 | 第57-60页 |
第7章 石湖金矿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 | 第60-68页 |
7.1 石湖金矿控矿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7.1.1 太古宇古老变质岩系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 第60-61页 |
7.1.2 断裂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 第61页 |
7.1.3 石英闪长玢岩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 第61-62页 |
7.2 石湖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 第62-64页 |
7.2.1 石湖金矿成矿规律 | 第62-63页 |
7.2.2 富矿柱赋存规律 | 第63-64页 |
7.3 成矿预测 | 第64-68页 |
7.3.1 成矿预测准则 | 第64-65页 |
7.3.2 101脉成矿预测 | 第65-68页 |
第8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