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网络理财的基本原理 | 第14-23页 |
2.1 网络理财的概述 | 第14-17页 |
2.1.1 网络理财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2 网络理财的特征 | 第15-17页 |
2.2 网络理财的兴起和现状 | 第17-18页 |
2.3 网络理财的风险 | 第18-23页 |
2.3.1 缺乏统一的网络理财法律保护的风险 | 第19-20页 |
2.3.2 缺乏网络理财市场准入制度的风险 | 第20-21页 |
2.3.3.缺乏政府的强有力监管的风险 | 第21页 |
2.3.4 缺乏客户自我保护意思的风险 | 第21-22页 |
2.3.5 缺乏完善的技术支持的风险 | 第22-23页 |
第3章 网络理财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 第23-29页 |
3.1 网络理财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3.1.1 防范于控制风险的需要 | 第23-24页 |
3.1.2 保护个人投资者的需要 | 第24-25页 |
3.1.3 保护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与发展的需要 | 第25页 |
3.2 网络理财法律规制的主要内容 | 第25-29页 |
3.2.1 网络理财市场资质的法律规制 | 第26页 |
3.2.2 网络理财技术平台的法律规制 | 第26-27页 |
3.2.3 网络理财行业自律的法律规制 | 第27-29页 |
第4章 网络理财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 | 第29-35页 |
4.1 网络理财市场监管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29-31页 |
4.1.1 销售资格监管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29-30页 |
4.1.2 资金安全监管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30页 |
4.1.3 信息披露监管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30-31页 |
4.2 网络理财业务程序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31-35页 |
4.2.1 支付机构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32页 |
4.2.2 纠纷解决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32-33页 |
4.2.3 损失赔偿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33-35页 |
第5章 域外网络理财的法律规制与经验借鉴 | 第35-41页 |
5.1 域外网络理财的法律规制 | 第35-38页 |
5.1.1 美国网络理财的法律规制 | 第35-37页 |
5.1.2 欧洲网络理财的法律规制 | 第37页 |
5.1.3 日本网络理财的法律规制 | 第37-38页 |
5.2 域外网络理财法律规制的经验 | 第38-41页 |
5.2.1 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 | 第38-39页 |
5.2.2 成熟的法律体系及监管制度 | 第39页 |
5.2.3 注重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 | 第39-41页 |
第6章 我国网络理财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41-51页 |
6.1 明确网络理财法律规制的原则 | 第41-43页 |
6.1.1 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原则 | 第41-42页 |
6.1.2 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原则 | 第42页 |
6.1.3 市场引导为主的原则 | 第42-43页 |
6.2 完善网络理财监管的法律法规 | 第43-46页 |
6.2.1 明确监管主体,加强监管主体的协调与合作 | 第43-44页 |
6.2.2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强化行业自主管理和监督 | 第44-45页 |
6.2.3 完善网络理财处理纠纷机制 | 第45页 |
6.2.4 建立网络理财机构与银行的合作机制 | 第45-46页 |
6.2.5 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技术 | 第46页 |
6.3 进一步完善网络理财其他法律规制 | 第46-51页 |
6.3.1 树立正确的立法价值取向 | 第47页 |
6.3.2 理清法律关系并明确责任 | 第47-48页 |
6.3.3 明晰市场准入条件 | 第48-49页 |
6.3.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9页 |
6.3.5 保护投资者隐私的制度 | 第49-5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