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概述第8-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1.2 钢管混凝土结构概述第10-11页
    1.3 混合结构概述第11-12页
    1.4 混合结构及剪力分配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CFST框架的模态分析第16-24页
    2.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6-18页
    2.2 分析模型第18-19页
    2.3 模态分析第19-23页
        2.3.1 模型合理性验证第19-20页
        2.3.2 CFST柱含钢率的影响第20-21页
        2.3.3 CFST柱截面尺寸的影响第21页
        2.3.4 钢梁梁高的影响第21-22页
        2.3.5 楼板厚度的影响第22页
        2.3.6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第22-23页
        2.3.7 钢材强度等级的影响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CFST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反应谱分析第24-30页
    3.1 反应谱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4-25页
    3.2 分析模型第25-28页
    3.3 反应谱分析第28-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CFST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第30-76页
    4.1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基本理论第30-32页
        4.1.1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0-31页
        4.1.2 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对比第31-32页
    4.2 分析模型第32-37页
        4.2.1 弹塑性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4.2.2 模型验证第34-36页
        4.2.3 侧向荷载分布形式的选取第36-37页
    4.3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37-74页
        4.3.1 地震作用的影响第37-40页
        4.3.2 建筑高度的影响第40-42页
        4.3.3 CFST框架与RC核心筒连接方式的影响第42-45页
        4.3.4 CFST柱含钢率的影响第45-50页
        4.3.5 CFST柱截面尺寸的影响第50-55页
        4.3.6 RC核心筒剪力墙厚度的影响第55-60页
        4.3.7 钢梁梁高的影响第60-69页
        4.3.8 楼板厚度的影响第69-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5.1 结论第76-77页
    5.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第82-120页
    附录A 反应谱分析数据第83-87页
    附录B 静力弹塑性分析数据第87-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渭南市体育场大跨度钢结枸屋盖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
下一篇:人工模拟酸雨环境下腐蚀RC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