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1 自由贸易区 | 第11页 |
1.3.2 产业竞争力 | 第11页 |
1.3.3 非关税措施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及分类 | 第14-16页 |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1 绝对利益学说 | 第16页 |
2.2.2 比较利益学说 | 第16页 |
2.2.3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 | 第16-17页 |
2.3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4 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4.1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8-22页 |
2.4.2 文献评述及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中国、日本、欧盟贸易概况与产业竞争力分析 | 第24-34页 |
3.1 中国、日本、欧盟贸易概况 | 第24-28页 |
3.1.1 日本、欧盟贸易概况 | 第24-26页 |
3.1.2 中国与日本欧盟贸易概况 | 第26-28页 |
3.2 日本、欧盟产业竞争力分析 | 第28-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4 GTAP模型及数据处理 | 第34-43页 |
4.1 GTAP模型 | 第34-38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38-42页 |
4.2.1 产业部门和地区的聚类 | 第38-39页 |
4.2.2 将非关税壁垒引进GTAP模型 | 第39-41页 |
4.2.3 模拟方案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实证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3-60页 |
5.1 对贸易的影响 | 第43-50页 |
5.1.1 促进日本和欧盟双边贸易流量的增长 | 第43-46页 |
5.1.2 中国和日本的双边贸易遭受负面冲击 | 第46-47页 |
5.1.3 欧盟和中国部分产业的双边贸易出现增加 | 第47-49页 |
5.1.4 日本、欧盟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减少 | 第49-50页 |
5.2 对产出的影响 | 第50-55页 |
5.2.1 对各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 | 第50-53页 |
5.2.2 对生产要素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 第53-55页 |
5.3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1 日本和欧盟的福利水平增加,中国的福利水平减少 | 第55页 |
5.3.2 促进日本经济增长,欧盟和中国的经济增长遭受负面影响 | 第55-57页 |
5.4 实证模拟结果及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5.4.1 实证模拟结果 | 第57-58页 |
5.4.2 政策建议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