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构造带构造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选题依据、意义及目的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1.4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1.5 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 第12-13页 |
| 1.6 取得的认识和成果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31页 |
| 2.1 构造地质特征 | 第15-18页 |
| 2.2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8-21页 |
| 2.3 地层与沉积特征 | 第21-31页 |
| 第三章 构造脉体地质特征研究 | 第31-35页 |
| 3.1 第一期构造脉体 | 第31-32页 |
| 3.2 第二期构造脉体 | 第32-33页 |
| 3.3 第三期构造脉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构造脉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第35-52页 |
| 4.1 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4.2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 4.3 构造脉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52页 |
| 第五章 构造脉体的形成动力学分析 | 第52-59页 |
| 5.1 第二期构造脉体形成应力场分析 | 第52-53页 |
| 5.2 第三期脉体形成应力场分析 | 第53-55页 |
| 5.3 第三期脉体形成时的流体压力和深度分析 | 第55-59页 |
| 认识与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