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CAD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外关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 | 第14-30页 |
2.1 Pro/Engineer及其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第15-18页 |
2.1.1 Pro/Engineer简介 | 第15-17页 |
2.1.2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 第17-18页 |
2.2 系统开发准备 | 第18-20页 |
2.2.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18页 |
2.2.2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18-19页 |
2.2.3 系统运行模式的选择 | 第19页 |
2.2.4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 基础知识介绍 | 第20-28页 |
2.3.1 公差与配合 | 第20-23页 |
2.3.2 尺寸标注修饰 | 第23-24页 |
2.3.3 倒角标注 | 第24-25页 |
2.3.4 弧的标注 | 第25-27页 |
2.3.5 中心线 | 第27-28页 |
2.3.6 常用图形 | 第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开发的方案设计 | 第30-38页 |
3.1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30-31页 |
3.2 Pro/Engineer工程图标注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31-36页 |
3.2.1 公差配合模块的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3.2.2 尺寸标注修饰模块的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3.2.3 倒角模块的方案设计 | 第33-34页 |
3.2.4 弧的标注模块的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3.2.5 快速中心线模块的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3.2.6 常用图形绘制模块的方案设计 | 第36页 |
3.3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的具体实现 | 第38-66页 |
4.1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菜单项的实现 | 第38-42页 |
4.1.1 编写信息资源文件 | 第39页 |
4.1.2 编写菜单操作的源程序 | 第39-41页 |
4.1.3 程序的注册与运行 | 第41-42页 |
4.2 公差配合模块的实现 | 第42-50页 |
4.2.1 公差配合标注部分的实现 | 第43-48页 |
4.2.2 公差配合模块功能演示 | 第48-50页 |
4.3 尺寸标注修饰模块的实现 | 第50-53页 |
4.3.1 尺寸标注修饰的实现 | 第50-51页 |
4.3.2 尺寸标注修饰功能演示 | 第51-53页 |
4.4 倒角标注模块的实现 | 第53-55页 |
4.4.1 倒角标注的实现 | 第53-54页 |
4.4.2 倒角标注模块功能演示 | 第54-55页 |
4.5 弧的标注模块的实现 | 第55-58页 |
4.5.1 弧的标注的实现 | 第56-57页 |
4.5.2 弧的标注模块功能演示 | 第57-58页 |
4.6 快速中心线模块的实现 | 第58-62页 |
4.6.1 快速中心线的实现 | 第58-59页 |
4.6.2 快速中心线模块功能演示 | 第59-62页 |
4.7 常用图形绘制模块的实现 | 第62-64页 |
4.7.1 常用图形绘制的实现 | 第63-64页 |
4.7.2 常用图形绘制模块功能演示 | 第64页 |
4.8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总结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