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论文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2.1 绩效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 第19-21页 |
2.1.1 绩效管理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绩效管理的目的 | 第19-20页 |
2.1.3 绩效管理的流程 | 第20-21页 |
2.2 绩效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 第21-23页 |
2.2.1 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 | 第21-22页 |
2.2.2 目标管理评价法 | 第22页 |
2.2.3 360度绩效考核法 | 第22-23页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 第23-26页 |
2.3.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 第23-25页 |
2.3.2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 第25页 |
2.3.3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步骤 | 第25-26页 |
2.3.4 平衡计分卡的效用分析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火电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3.1 火电企业绩效管理思路 | 第28-29页 |
3.2 火电企业绩效衡量标准 | 第29页 |
3.3 火电企业绩效管理流程分析 | 第29-30页 |
3.4 火电企业现行绩效评价存在不足 | 第30-32页 |
3.4.1 与企业性质变化相脱节 | 第30-31页 |
3.4.2 绩效管理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 第31页 |
3.4.3 绩效评价缺乏内部沟通 | 第31页 |
3.4.4 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广泛应用 | 第31-32页 |
3.5 设计火电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火电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4-43页 |
4.1 火电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条件分析 | 第34-37页 |
4.1.1 火电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 | 第34-35页 |
4.1.2 火电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原则 | 第35-36页 |
4.1.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火电企业战略目标 | 第36-37页 |
4.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火电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7-42页 |
4.2.1 财务指标 | 第38-39页 |
4.2.2 顾客满意度指标 | 第39-40页 |
4.2.3 内部流程指标 | 第40-41页 |
4.2.4 学习与创新指标 | 第41页 |
4.2.5 社会贡献指标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基于AHP的糊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 | 第43-53页 |
5.1 基于AHP的的模糊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3-47页 |
5.1.1 采用AHP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43-45页 |
5.1.2 模糊综合绩效评价模型 | 第45-47页 |
5.1.2.1 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5.1.2.2 模糊评价法具体实施步骤 | 第46-47页 |
5.2 火电企业的绩效评估案例研究 | 第47-52页 |
5.2.1 案例企业简介 | 第47-48页 |
5.2.2 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48-49页 |
5.2.3 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49-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