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致谢 | 第10-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1.1 肾功能衰竭定义和分类 | 第15页 |
1.1.2 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和危害 | 第15-16页 |
1.1.3 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 | 第16-17页 |
1.1.4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 韭菜护肾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1.3 影响超声辅助提取多糖得率的因素 | 第20-21页 |
1.3.1 超声功率 | 第20页 |
1.3.2 超声频率 | 第20页 |
1.3.3 超声温度 | 第20页 |
1.3.4 料液比 | 第20-21页 |
1.3.5 超声时间 | 第21页 |
1.4 多糖提取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1 天然产物提取的浓度场理论 | 第21页 |
1.4.2 多糖提取的经验动力学模型 | 第21页 |
1.4.3 基于传质理论建立的多糖提取动力学模型 | 第21-23页 |
1.4.4 多糖提取动力学模型研究的新问题 | 第23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5.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 第23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3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2.4.1. 韭菜不同提取组分制备 | 第25-26页 |
2.4.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26页 |
2.4.3.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 第26页 |
2.4.4. 肾脏组织生化指标检测 | 第26页 |
2.4.5. 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26-27页 |
2.4.6 小鼠肾脏q-PCR检测 | 第27-28页 |
2.4.7 超声辅助提取韭菜多糖的动力学模型 | 第28-31页 |
2.5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51页 |
3.1 不同提取组分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32页 |
3.2 小鼠肾脏形态学观察与检测 | 第32-37页 |
3.2.1 小鼠肾脏组织形态观察 | 第32-34页 |
3.2.2 小鼠肾脏组织学检测 | 第34-37页 |
3.3 肾衰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 第37-39页 |
3.4 韭菜不同提取组分对小鼠肾脏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 小鼠肾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检测 | 第40-42页 |
3.6 超声辅助提取韭菜多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8页 |
3.6.1 模型拟合 | 第42-45页 |
3.6.2 降解系数k_D,反应速率常数k与超声功率和温度的关系 | 第45页 |
3.6.3 超声辅助提取前后韭菜颗粒粒径检测 | 第45-46页 |
3.6.4 动力学参数求解 | 第46-48页 |
3.7 超声辅助提取法与常规水提法比较 | 第48-51页 |
3.7.1 得率的比较 | 第48页 |
3.7.2 提取组分的比较 | 第48-5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1-56页 |
1. 韭菜护肾的活性成分和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干预及作用机理 | 第51-54页 |
2. 考虑降解的超声辅助提取韭菜多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5.1 结论 | 第56页 |
5.1.1 韭菜护肾活性物质的筛选 | 第56页 |
5.1.2 超声辅助提取韭菜多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6页 |
5.1.3 超声辅助提取韭菜多糖的最优工艺 | 第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