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可生物降解塑料 | 第10-11页 |
1.2 常见的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 | 第11-14页 |
1.2.1 聚乳酸酯 | 第11-12页 |
1.2.2 聚己内酯 | 第12页 |
1.2.3 聚羟基脂肪酸酯 | 第12页 |
1.2.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 第12-14页 |
1.3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直接酯化法 | 第14-15页 |
1.3.2 酯交换法 | 第15-16页 |
1.3.3 预聚体扩链法 | 第16页 |
1.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合成用催化剂的研究 | 第16-18页 |
1.4.1 锑系催化剂 | 第16页 |
1.4.2 锗系催化剂 | 第16-17页 |
1.4.3 锡系催化剂 | 第17页 |
1.4.4 钛系催化剂 | 第17页 |
1.4.5 酶催化剂 | 第17-18页 |
1.4.6 复合型催化剂 | 第18页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2.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合成用催化剂的筛选 | 第20-2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2.2.1 试剂及仪器 | 第20页 |
2.2.2 PBS的合成 | 第20-21页 |
2.2.3 PBS特性粘度及分子量的测试 | 第21-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5页 |
2.3.1 不同催化体系下PBS酯化反应的情况 | 第22页 |
2.3.2 催化剂种类对PBS收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3 不同催化体系下PBS的粘度及分子量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SnCl_2催化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工艺研究 | 第26-33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6页 |
3.2.1 PBS的催化合成 | 第26页 |
3.2.3 PBS的特性粘度及分子量测定 | 第2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3.3.1 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2 缩聚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3 缩聚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4 SnCl2催化聚合反应速率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4. Sn~(2+)/AT催化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研究 | 第33-40页 |
4.1 前言 | 第3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4.2.1 Sn~(2+)/AT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35页 |
4.2.2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催化合成 | 第35页 |
4.2.3 PBS特性粘度及分子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4.3.1 催化剂Sn~(2+)/AT对PBS特性粘度及分子量的影响 | 第36页 |
4.3.2 Sn~(2+)/AT催化合成PBS的动力学研究 | 第36-38页 |
4.4 催化剂的回收 | 第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5.PBS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0-52页 |
5.1 前言 | 第40页 |
5.2 PBS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0-42页 |
5.2.1 红外分析 | 第40页 |
5.2.2 熔融流变学性能 | 第40-41页 |
5.2.3 晶体结构分析 | 第41页 |
5.2.4 酸降解性能测试 | 第41页 |
5.2.5 TG分析 | 第41页 |
5.2.6 DSC分析 | 第41-4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5.3.1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红外表征 | 第42-43页 |
5.3.2 PBS晶体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5.3.3 熔融流变学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5.3.4 酸降解性能测试 | 第46页 |
5.3.5 PBS的TG分析 | 第46-48页 |
5.3.6 PBS的DSC分析 | 第48-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6.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