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奇岗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1 奇岗的来源 | 第11-12页 |
1.2 奇岗形态学特性 | 第12页 |
1.3 奇岗细胞学研究 | 第12-13页 |
1.4 奇岗分子水平研究 | 第13-14页 |
1.5 奇岗根状茎扩繁研究 | 第14页 |
1.6 奇岗繁殖研究 | 第14-15页 |
1.7 奇岗生理生化研究 | 第15-16页 |
1.8 奇岗抗逆性研究 | 第16-17页 |
1.9 奇岗生态效应研究 | 第17-18页 |
1.10 奇岗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2 多倍体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 | 第18-20页 |
2.1 多倍体植物染色体分离及可育配子研究 | 第18-19页 |
2.2 多倍体植株的产生及优缺点 | 第19页 |
2.3 多倍体的应用及人工创制多倍体方法 | 第19-20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奇岗结实、倍性及基因组大小检测 | 第22-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2.2 方法 | 第22-24页 |
2.2.1 试验地概况 | 第22页 |
2.2.2 奇岗开花物候期观察指标及标准 | 第22-23页 |
2.2.3 奇岗花粉收集、活力及萌发的检测方法 | 第23页 |
2.2.4 流式细胞术 | 第23页 |
2.2.5 染色体压片 | 第23-24页 |
2.2.6 结实率统计 | 第24页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4.1 开花物候期分析 | 第24页 |
2.4.2 奇岗花粉活力检测及萌发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2.4.3 奇岗基因组大小及染色体压片分析 | 第25-26页 |
2.4.4 种子形态及结实率分析 | 第26-28页 |
2.5 讨论 | 第28-30页 |
2.5.1 开花物候期及育性分析 | 第28-29页 |
2.5.2 奇岗基因组大小及染色体压片分析 | 第29-30页 |
2.5.3 奇岗自然杂交种子形态分析 | 第30页 |
2.6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奇岗自然杂交后代表型变异分析 | 第31-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31页 |
3.1.2 方法 | 第31-33页 |
3.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2.1 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 | 第33页 |
3.2.2 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3.2.3 聚类分析 | 第34-38页 |
3.3 讨论 | 第38-39页 |
3.3.1 表型分析 | 第38页 |
3.3.2 主成分分析 | 第38页 |
3.3.3 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奇岗自然杂交后代优良单株筛选及开花物候期观测 | 第40-51页 |
4.1 供试材料 | 第40页 |
4.2 方法 | 第40-44页 |
4.2.1 试验地概况 | 第40页 |
4.2.2 试验设计 | 第40-41页 |
4.2.3 物候期观察指标及标准 | 第41页 |
4.2.4 生化指标测定及标准 | 第41-44页 |
4.2.5 品质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 | 第44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4.4.1 开花物候期分析 | 第44-48页 |
4.4.2 奇岗自然杂交后代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4.5 讨论 | 第49-50页 |
4.5.1 物候期分析 | 第49-50页 |
4.5.2 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分析 | 第50页 |
4.6 小结 | 第50-51页 |
全文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附录 1 | 第62-63页 |
附录 2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