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研究对象 | 第10-13页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0-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23页 |
2.1 样本量的计算 | 第13页 |
2.2 分组方法 | 第13-14页 |
2.3 对照选择 | 第14页 |
2.4 盲法 | 第14页 |
2.5 治疗方法 | 第14-19页 |
2.6 安全性评价 | 第19页 |
2.7 依从性分析 | 第19-20页 |
2.8 质量控制及保证 | 第20页 |
2.9 统计分析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0 技术路线的设计 | 第22-23页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23-25页 |
3.2 治疗结果 | 第25-30页 |
3.3 安全性评价 | 第30-31页 |
3.4 依从性分析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47页 |
1.中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第32-35页 |
1.1 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 第32-33页 |
1.2 西医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第33-35页 |
2.中西医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 第35-36页 |
2.1 中医学对于痛风的治疗 | 第35-36页 |
2.2 西医对痛风的治疗 | 第36页 |
3.治疗方案的选择 | 第36-40页 |
3.1 刺络疗法 | 第36-38页 |
3.2 拔罐疗法 | 第38-39页 |
3.3 关于止痛消炎膏 | 第39-40页 |
3.4 关于对照组洛索洛芬钠片 | 第40页 |
4.本研究湿热证型选择依据 | 第40页 |
5.疗效指标选择依据 | 第40-42页 |
5.1 视觉模拟VAS评分 | 第41页 |
5.2 即时止痛效果评价 | 第41页 |
5.3 血检验指标 | 第41-42页 |
6.两种方案对湿热型AGA的疗效评价 | 第42-46页 |
6.1 基线讨论 | 第42-43页 |
6.2 临床总疗效 | 第43页 |
6.3 即刻止痛效果及VAS评分 | 第43-44页 |
6.4 血尿酸、炎症指标结果的讨论 | 第44-45页 |
6.5 对于中医证候评估结果的讨论 | 第45-46页 |
7.安全性分析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件 | 第53-63页 |
附件一:综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第53-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件二:量表 | 第60-62页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