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 ·前沿 | 第9-16页 |
| ·有机硅材料 | 第9页 |
| ·硅橡胶 | 第9页 |
| ·硅橡胶的分类 | 第9-16页 |
|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 | 第16页 |
| ·简介 | 第16页 |
|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组成 | 第16-20页 |
| ·乙烯基生胶 | 第17页 |
| ·交联剂 | 第17-18页 |
| ·催化剂 | 第18页 |
| ·填料 | 第18-20页 |
| ·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 ·耐温、导热性能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23页 |
| ·应用及新产品开发 | 第23-25页 |
| ·自润滑(渗油)LSR | 第24页 |
| ·自粘接LSR | 第24页 |
| ·液体发泡硅橡胶 | 第24页 |
| ·高强度LSR | 第24-25页 |
| ·液体氟硅橡胶 | 第25页 |
| ·其它方面应用 | 第25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 第2章 有机硅中间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27-38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 ·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的合成 | 第28-33页 |
|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28页 |
| ·合成步骤 | 第28页 |
| ·格式反应条件 | 第28-29页 |
| ·氯苯投料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投料比对产率的影响 | 第30页 |
|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反应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红外分析 | 第32-33页 |
| ·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MPS)制备甲基苯基环硅氧烷 | 第33-36页 |
|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33-34页 |
| ·合成步骤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 ·红外分析 | 第35-3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6-38页 |
| 第3章 甲基苯基乙烯基生胶的合成 | 第38-48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39-41页 |
| ·苯基含量分析方法 | 第41页 |
| ·MPS单体与D4本体聚合制备甲基苯基乙烯基生胶 | 第41-44页 |
| ·碱胶(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的制备 | 第41页 |
| ·生胶制备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3页 |
| ·生胶的红外谱图 | 第43-44页 |
| ·甲基苯基环硅氧烷与D4开环聚合制备甲基苯基乙烯基生胶 | 第44-47页 |
| ·合成步骤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 第4章 加成型液体苯基硅橡胶的配制及热性能 | 第48-56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试验部分 | 第48-55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49页 |
| ·异丙醇配位的氯铂酸催化剂 | 第49页 |
| ·填料的表面处理 | 第49-51页 |
| ·抑制剂的选择 | 第51页 |
| ·含氢硅油加入量 | 第51-52页 |
| ·集中交联剂的选择 | 第52页 |
| ·加成型苯基硅橡胶的配制 | 第52页 |
| ·配方 | 第52-53页 |
| ·热失重实验 | 第53-54页 |
| ·硅橡胶老化前后力学性能 | 第54-5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5-56页 |
| 第5章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力学性能优化研究 | 第56-68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试验部分 | 第56-67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56页 |
| ·交联密度的测定 | 第56-57页 |
| ·甲基乙烯基MQ硅树脂的制备 | 第57-59页 |
| ·各单因素影响规律 | 第59-65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5-6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67-6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