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解放后中国篮球技战术风格的演变过程 | 第10-11页 |
·抢攻战术的研究状况 | 第11-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5-16页 |
·录像观察统计分析法 | 第16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7-41页 |
·抢攻以及相关指标的概念界定和技战术特征 | 第17-20页 |
·抢攻的概念 | 第17-18页 |
·抢攻与快攻的区别 | 第18页 |
·抢攻相关指标的操作定义 | 第18-19页 |
·抢攻的技战术特征 | 第19-20页 |
·抢攻战术发动的前提条件 | 第20页 |
·第29届奥运会中外男篮抢攻战术的运用概况 | 第20-22页 |
·抢攻的发动阶段 | 第22-31页 |
·中外男篮抢攻的发动来源对比分析 | 第22-23页 |
·中外男篮后场篮板球的技术对比分析 | 第23-26页 |
·中外男篮快速掷端线球的情况以及掷端线球接应和抢获后场篮板一传接应的区域分析 | 第26-31页 |
·抢攻的推进阶段 | 第31-33页 |
·中外男篮推进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中外男篮推进速度的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抢攻的结束阶段 | 第33-38页 |
·中外男篮抢攻结束段个人进攻行动的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中外男篮抢攻结束段战术配合的总体运用状况和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对策 | 第38-41页 |
·努力提高队员身体训练水平和个人进攻能力 | 第38-39页 |
·适度转变战术打法,增加抢攻战术运用比例,加强运动员在攻守转换中的快速能力训练 | 第39页 |
·加强年轻队员的培养,努力缩小队员间的水平差异,增强替补阵容的实力 | 第39页 |
·改进和优化由守转攻的战术打法,提升内线队员参与抢攻的战术地位及增强队员快速转换意识 | 第39-41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建议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