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0页 |
·电分析化学概述 | 第12-15页 |
·多元体系和多步骤电荷转移 | 第12-13页 |
·电极材料 | 第13-15页 |
·碳糊电极 | 第15页 |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 第15-17页 |
·碳糊电极表面的预处理 | 第17-18页 |
·碳糊电极及化学修饰碳糊电极的应用 | 第18-19页 |
·无机化合物分析 | 第18页 |
·有机物质分析 | 第18-19页 |
·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 第19页 |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对苯二酚在预阳极化碳糊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及其扩散机理研究 | 第20-30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预阳极化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8页 |
·预阳极化碳糊电极的表征 | 第22页 |
·HQ 在 PACPE 上的伏安响应 | 第22-23页 |
·pH 对峰电流、峰电位的影响的机理讨论 | 第23-25页 |
·扫速的影响 | 第25-26页 |
·起始电位的影响 | 第26页 |
·干扰的测定 | 第26-27页 |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 第27-28页 |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 | 第28页 |
·结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鸟嘌呤和腺嘌呤在预阳极化碳糊电极上的扩散机理研究及同时测定 | 第30-40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预阳极化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31页 |
·DNA 样品的制备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32页 |
·G 和 A 在 PACPE 上的伏安响应 | 第32-33页 |
·实验条件选择 | 第33-37页 |
·干扰的测定 | 第37页 |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 第37-38页 |
·同时测定 G 和 A | 第38-39页 |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预阳极化碳糊电极伏安法同时测定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及扩散机理研究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预阳极化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41-42页 |
·Xa 和 Hxa 在 PACPE 上的伏安响应 | 第42-43页 |
·实验条件选择 | 第43-47页 |
·干扰的测定 | 第47页 |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 第47-48页 |
·同时测定 Xa 和 Hxa | 第48-49页 |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 | 第49页 |
·结论 | 第49-52页 |
第五章 酸度对预阳极化碳糊电极上测定尿酸和抗坏血酸的电化学行为机理影响研究 | 第52-64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3页 |
·预阳极化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53-54页 |
·UA 和 AA 在 PACPE 上的伏安响应 | 第54-56页 |
·实验条件选择 | 第56-60页 |
·干扰的测定 | 第60页 |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 第60-61页 |
·同时测定 UA 和 AA | 第61页 |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 | 第61页 |
·结论 | 第61-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