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15-18页 |
1.2.2 锈蚀钢筋形态分析 | 第18-19页 |
1.2.3 锈蚀钢筋有限元分析 | 第19-22页 |
1.2.4 裂缝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5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研究 | 第23-24页 |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结构裂缝对内部钢筋不均匀锈蚀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27-42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试验原理 | 第28-29页 |
2.2.1 混凝土内部钢筋非均匀锈蚀机理分析 | 第28-29页 |
2.2.2 腐蚀指标测试原理 | 第29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9-32页 |
2.3.1 试验梁设计 | 第29-30页 |
2.3.2 试验过程与方法 | 第30-32页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2.4.1 Tafel曲线与腐蚀指标计算 | 第32-35页 |
2.4.2 电位法锈蚀评估 | 第35-36页 |
2.4.3 开裂梁锈蚀速率分布 | 第36-38页 |
2.4.4 裂缝活动性对锈蚀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5 裂缝宽度对钢筋锈蚀速率影响的讨论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非均匀锈蚀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42-59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锈蚀钢筋获取方法比选 | 第43-44页 |
3.2.1 钢筋电化学锈蚀原理 | 第43页 |
3.2.2 锈蚀钢筋获取方法简介与对比 | 第43-44页 |
3.3 钢筋通电加速锈蚀 | 第44-48页 |
3.3.1 钢筋通电加速锈蚀控制原理 | 第44-45页 |
3.3.2 碳素钢通电加速锈蚀 | 第45-46页 |
3.3.3 不锈钢筋通电加速锈蚀 | 第46-48页 |
3.3.4 锈蚀钢筋质量锈蚀率统计 | 第48页 |
3.4 3D扫描统计锈蚀指标 | 第48-52页 |
3.4.1 3D扫描技术简介 | 第48页 |
3.4.2 锈蚀钢筋扫描及三维模型分析 | 第48-50页 |
3.4.3 锈蚀指标分析 | 第50-52页 |
3.5 力学性能退化 | 第52-57页 |
3.5.1 锈蚀钢筋轴向拉伸试验 | 第52页 |
3.5.2 锈蚀钢筋荷载位移曲线 | 第52-53页 |
3.5.3 锈蚀钢筋承载力退化 | 第53-54页 |
3.5.4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评估方法 | 第54-56页 |
3.5.5 锈蚀钢筋延性退化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锈蚀钢筋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 第59-73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锈蚀碳素钢筋有限元模拟 | 第60-65页 |
4.2.1 锈蚀碳素钢筋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60页 |
4.2.2 碳素钢筋材料参数输入及网格划分 | 第60-61页 |
4.2.3 施加约束、荷载及求解 | 第61页 |
4.2.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4.3 锈蚀不锈钢筋有限元模拟 | 第65-72页 |
4.3.1 不锈钢筋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65-66页 |
4.3.2 锈蚀不锈钢筋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66-67页 |
4.3.3 定义材料属性与网格划分 | 第67-68页 |
4.3.4 施加约束、荷载及求解 | 第68-69页 |
4.3.5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非均匀锈蚀下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73-95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纵筋预锈蚀试验 | 第73-80页 |
5.2.1 试验设计 | 第73-75页 |
5.2.2 平均锈蚀率统计 | 第75-76页 |
5.2.3 截面锈蚀率统计 | 第76-80页 |
5.3 不均匀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 | 第80-82页 |
5.3.1 试验材料及试件准备 | 第80-81页 |
5.3.2 静载试验 | 第81-82页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94页 |
5.4.1 试验梁锈蚀率指标 | 第82-84页 |
5.4.2 试验梁荷载挠度曲线 | 第84-85页 |
5.4.3 试验梁荷载最大裂缝宽度曲线 | 第85-86页 |
5.4.4 试验梁承载能力退化 | 第86-87页 |
5.4.5 荷载-钢筋应变曲线与平截面假定 | 第87-89页 |
5.4.6 破坏形态与裂缝分布 | 第89-91页 |
5.4.7 基于剩余钢筋截面积的承载能力计算 | 第91-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9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5-96页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96-9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作者简介 | 第104-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4页 |
社会任职 | 第104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