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自行车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自行车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躺式自行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 第15-17页 |
1.3.1 CAD技术在躺式自行车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3.2 人机工程学在躺式自行车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3 CAE技术在躺式自行车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3.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17-23页 |
2.1 Pro/E以及Pro/Mechanica介绍 | 第17-18页 |
2.1.1 Pro/E介绍 | 第17页 |
2.1.2 Pro/Mechanica介绍 | 第17-18页 |
2.2 设计方法 | 第18-21页 |
2.2.1 自顶向下设计(Top-Down)方法 | 第18-20页 |
2.2.2 人机工程学简介 | 第20-21页 |
2.3 关键尺寸的确定 | 第21-22页 |
2.4 装配体干涉检查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双轮躺式自行车设计 | 第23-30页 |
3.1 自行车详解及相关标准介绍 | 第23-24页 |
3.1.1 自行车结构详解 | 第23-24页 |
3.1.2 相关标准介绍 | 第24页 |
3.2 自顶向下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3.3 人机工程学的运用 | 第25-26页 |
3.4 自行车关键尺寸的确定 | 第26-29页 |
3.4.1 座椅靠背尺寸的确定 | 第28-29页 |
3.4.2 座面尺寸的确定 | 第29页 |
3.4.3 其他尺寸的确定 | 第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双轮躺式自行车的造型设计 | 第30-41页 |
4.1 可调节部分的设计 | 第30-32页 |
4.1.1 躺式车架的设计 | 第30-31页 |
4.1.2 躺式座椅的设计 | 第31-32页 |
4.2 导向系统的设计 | 第32-34页 |
4.2.1 车把的设计 | 第32-33页 |
4.2.2 车轮的设计 | 第33-34页 |
4.3 驱动系统的设计 | 第34-37页 |
4.3.1 脚蹬、曲柄组件的设计 | 第34-35页 |
4.3.2 链条链轮的设计 | 第35-37页 |
4.4 制动部分以及其他部件的设计 | 第37页 |
4.4.1 制动部分的设计 | 第37页 |
4.4.2 卡环结构和伸缩杆的设计 | 第37页 |
4.5 总体设计 | 第37-38页 |
4.6 干涉检查 | 第38-4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双轮躺式自行车的分析及优化 | 第41-61页 |
5.1 分析前准备工作 | 第41-43页 |
5.1.1 选择自行车车架材料 | 第41页 |
5.1.2 简化三维模型 | 第41-42页 |
5.1.3 划分网格 | 第42-43页 |
5.1.4 分配载荷和添加约束 | 第43页 |
5.2 躺式车架的静力分析 | 第43-45页 |
5.3 躺式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45-49页 |
5.4 可调节部分的敏感度分析 | 第49-55页 |
5.4.1 可调节部分对整体最大应力以及变形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5.4.2 可调节部分对模态中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51-55页 |
5.5 躺式车架的优化设计 | 第55-56页 |
5.5.1 连接杆长度变化的优化设计 | 第55-56页 |
5.5.2 伸缩杆长度变化的优化设计 | 第56页 |
5.6 躺式车脚蹬轴的疲劳分析 | 第56-58页 |
5.6.1 脚蹬轴的静力分析 | 第57页 |
5.6.2 脚蹬轴的疲劳分析 | 第57-58页 |
5.7 躺式车架的轻量化 | 第58-60页 |
5.7.1 减小自行车车架钢管壁厚 | 第58-59页 |
5.7.2 选择轻质材料 | 第59-6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1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