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理塘地区力泽西岩体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项目依托 | 第10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4页 |
| 1.2.1 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研究区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3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6-17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7页 |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18页 |
| 2.2 区域地层 | 第18-22页 |
| 2.2.1 义敦岛弧带 | 第19-21页 |
| 2.2.2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 第21-22页 |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2-23页 |
| 2.3.1 义敦岛弧带 | 第22-23页 |
| 2.3.2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 第23页 |
| 2.4 区域构造 | 第23-25页 |
| 2.4.1 义敦岛弧带 | 第23-24页 |
| 2.4.2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 第24-25页 |
| 2.4.3 日则-萨玛隆洼-阿加隆洼断层 | 第25页 |
| 2.5 区域矿产 | 第25-27页 |
| 第3章 岩体地质和岩相学特征 | 第27-36页 |
| 3.1 岩体地质特征 | 第27-31页 |
| 3.2 岩体岩相学特征 | 第31-36页 |
| 第4章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45页 |
|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 4.2 测试分析结果 | 第37-45页 |
| 4.2.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0-43页 |
| 4.2.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4页 |
| 4.2.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4-45页 |
| 第5章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 第45-51页 |
|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 5.2 测试分析结果 | 第46-50页 |
| 5.3 形成时代分析 | 第50-51页 |
| 第6章 讨论 | 第51-69页 |
| 6.1 闪长质包体成因及形成机制 | 第51-55页 |
| 6.1.1 包体成因 | 第51-54页 |
| 6.1.2 包体形成机制 | 第54-55页 |
| 6.2 花岗岩成因类型 | 第55-57页 |
| 6.3 花岗岩母岩浆源区 | 第57-60页 |
| 6.4 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 第60-63页 |
| 6.5 花岗岩形成机制探讨 | 第63-67页 |
| 6.6 岩浆岩与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 第67-6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