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3-20页 |
第一章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异性适配体筛选 | 第20-34页 |
1.1 材料 | 第20-21页 |
1.1.1 菌株 | 第20页 |
1.1.2 试剂 | 第20页 |
1.1.3 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1.2.1 构建随机单链DNA文库与引物 | 第21页 |
1.2.2 溶液配制 | 第21页 |
1.2.3 细菌培养及固定 | 第21-22页 |
1.2.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异性适配体whole-bacteria-SELEX筛选 | 第22-25页 |
1.2.5 各轮筛选结果荧光显微镜表征 | 第25-26页 |
1.2.6 适配体亲和力与特异性分析 | 第26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1.3.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异性适配体whole-bacteria-SELEX筛选结果 | 第26-28页 |
1.3.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异性适配体whole-bacteria-SELEX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28-30页 |
1.3.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适配体亲和力与特异性分析 | 第30-32页 |
1.4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基于核酸适配体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的建立 | 第34-50页 |
2.1 材料 | 第35-36页 |
2.1.1 菌株 | 第35页 |
2.1.2 试剂 | 第35页 |
2.1.3 溶液配制 | 第35页 |
2.1.4 仪器 | 第35-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2.2.1 细菌培养 | 第36页 |
2.2.2 适配体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孵育 | 第36页 |
2.2.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样品制备 | 第36-37页 |
2.2.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样品表征 | 第37-38页 |
2.2.5 拉曼光谱检测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2.3.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样品表征结果 | 第38-40页 |
2.3.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SERS检测方法建立 | 第40-45页 |
2.3.3 不同SERS增强方法比较 | 第45-47页 |
2.3.4 混合细菌检测 | 第47-49页 |
2.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