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概述 | 第14-24页 |
一、现代医学对PLGC相关理论论述 | 第14-17页 |
1. 病因病机 | 第14-15页 |
2. 治疗概况 | 第15-17页 |
二、NF-κB信号通路研究相关进展 | 第17-19页 |
1. NF-κB信号通路概况 | 第17-18页 |
2. NF-κB生物学作用 | 第18页 |
3. NF-κB、IKK生物学结构 | 第18页 |
4. NF-κB信号通路作用 | 第18-19页 |
三、PLGC中医药研究概况 | 第19-24页 |
1. 病因病机 | 第19-20页 |
2. 中医药诊疗现状 | 第20-24页 |
第二部分临床疗效观察 | 第24-3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4-27页 |
1.1 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25页 |
1.3 退出实验标准 | 第25页 |
1.4 临床观察设计 | 第25页 |
1.5 病例数量及来源 | 第25页 |
1.6 治疗方法 | 第25-26页 |
1.7 观察内容与方法 | 第26-27页 |
2 疗效判定 | 第27-30页 |
2.1 一般情况 | 第27-28页 |
2.2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第28-30页 |
3 讨论 | 第30-33页 |
3.1 益气通络为PLGC的主要治法 | 第30页 |
3.2 石丹颗粒方药及组方意义 | 第30-31页 |
3.3 石丹颗粒组方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1-32页 |
3.4 疗效评价 | 第32页 |
3.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NF-κB信号通路研究石丹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 第33-4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1.2 实验药物及配制 | 第33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1.4 实验耗材和仪器 | 第34页 |
2. 实验步骤及检测指标 | 第34-36页 |
2.1 胃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 第34-35页 |
2.2 分组、给药 | 第35页 |
2.3 标本处置 | 第35页 |
2.4 实验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35-36页 |
2.5 统计方法 | 第3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6-40页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36页 |
3.2 死亡情况 | 第36页 |
3.3 大鼠胃粘膜形态观察 | 第36-37页 |
3.4 大鼠胃粘膜病理学改变 | 第37-38页 |
3.5 各组大鼠胃粘膜NF-κ Bp65阳性表达部位及程度(表1,图3) | 第38-39页 |
3.6 各组大鼠NF-κ Bp65及IKK β蛋白含量变化(表2,图4、图5)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1页 |
4.1 造模方法 | 第40页 |
4.2 石丹颗粒对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学影响 | 第40页 |
4.3 石丹颗粒对NF-κ Bp65阳性表达部位及p65、IKK β蛋白含量水平影响 | 第40-41页 |
5. 小结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第49-50页 |
附录二 实验操作步骤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