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网络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界定 | 第17-21页 |
第一节 网络虚假宣传行为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一、行为的专业技术性 | 第17页 |
二、实施环境的开放性 | 第17-18页 |
三、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 第18页 |
第二节 网络虚假宣传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8-19页 |
一、网络虚假宣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 第18-19页 |
二、网络虚假宣传行为具有违法性 | 第19页 |
三、网络虚假宣传行为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 | 第19页 |
第三节 网络虚假宣传行为规制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网络虚假宣传规制现状分析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反网络虚假宣传立法与规制手段 | 第21-26页 |
一、我国现行的反网络虚假宣传立法 | 第21-22页 |
二、我国现行的反网络虚假宣传规制手段 | 第22-26页 |
第二节 我国反网络虚假宣传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一、相关法律规范过于原则性 | 第26页 |
二、立法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 | 第26-27页 |
三、行政执法体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四、司法审查程序不完善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域外反网络虚假宣传立法模式比较与借鉴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巴黎公约》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的规定 | 第29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规范 | 第29-31页 |
一、美国 | 第29-31页 |
二、澳大利亚 | 第31页 |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规范 | 第31-33页 |
一、德国 | 第32页 |
二、日本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域外立法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我国网络虚假宣传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36-50页 |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网络虚假宣传的规制 | 第36-39页 |
一、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 | 第36-38页 |
二、颁布司法解释以解决反网络虚假宣传的具体问题 | 第38页 |
三、适当发布指导性案例以应对网络虚假宣传的新特点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健全行政执法体制 | 第39-42页 |
一、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和层级 | 第39页 |
二、增强行政执法专业技术能力 | 第39-41页 |
三、建立协同监管模式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优化司法体制 | 第42-47页 |
一、引入禁止令制度 | 第42-43页 |
二、提高司法程序灵活度 | 第43-44页 |
三、完善电子证据采纳原则和举证责任规则 | 第44-45页 |
四、解决网络案件管辖权问题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增强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 | 第47-50页 |
一、建立政府监管与网络服务商监督相结合的行业自律模式 | 第47-49页 |
二、倡导社会公众网络法治观念和监督意识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