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现实背景 | 第13页 |
·理论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9-35页 |
·协同演化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协同理论 | 第19-21页 |
·演化理论 | 第21-23页 |
·协同和演化的关系 | 第23-25页 |
·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理论 | 第25-27页 |
·产业集群理论发展 | 第27-31页 |
·形成机理 | 第28-29页 |
·竞争优势 | 第29-30页 |
·创新优势 | 第30页 |
·生命周期 | 第30-31页 |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 | 第31-32页 |
·种群进化理论 | 第32-33页 |
·生态学稳定性理论发展 | 第33-35页 |
第3章 装备制造业生态学分析 | 第35-43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复杂网络 | 第35-37页 |
·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网络和复杂关系 | 第35-36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复杂关系网 | 第36-37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 第37-40页 |
·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 第37-38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与生态平衡的条件 | 第38-40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 第40-43页 |
·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机理 | 第40-41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机理 | 第41-43页 |
第4章 装备制造业共存与共生机制 | 第43-50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共存机制 | 第43-45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内部企业生态位理论与共存 | 第43-44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内部企业共存的优势 | 第44页 |
·北京装备制造业企业共存实例 | 第44-45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机制 | 第45-50页 |
·自然生态系统的共生机制 | 第45页 |
·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的企业共生 | 第45-48页 |
·安徽省高沟电线电缆共生系统实例 | 第48-50页 |
第5章 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模型构建 | 第50-65页 |
·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的数理分析 | 第50-55页 |
·假设条件 | 第50-51页 |
·数学模型 | 第51页 |
·演化机理 | 第51-54页 |
·稳定性理论 | 第54-55页 |
·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的竞争与共生 | 第55-65页 |
·动态竞争分析 | 第55-60页 |
·协同共生分析 | 第60-65页 |
第6章 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结构仿真 | 第65-71页 |
·动态竞争模型的结构仿真 | 第65-66页 |
·数值模拟 | 第65-66页 |
·比较分析 | 第66页 |
·协同共生模型的结构仿真 | 第66-71页 |
·数值模拟 | 第66-69页 |
·比较分析 | 第69-71页 |
第7章 实证分析与趋势预测 | 第71-90页 |
·中国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的实证分析 | 第71-75页 |
·中国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趋势预测 | 第75-90页 |
·金属制品业演化趋势预测 | 第75-77页 |
·普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演化趋势预测 | 第77-79页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演化趋势预测 | 第79-81页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演化趋势预测 | 第81-84页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演化趋势预测 | 第84-87页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设备制造业演化趋势预测 | 第87-90页 |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90-94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研究展望 | 第92-94页 |
·关于构建特定模型的研究 | 第93页 |
·关于构建三维数理模型的研究 | 第93页 |
·关于三维数理模型结构仿真的研究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