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1.1 苦参碱的简介 | 第10页 |
1.2 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第10-13页 |
1.2.1 抗癌作用 | 第11页 |
1.2.2 抗病毒作用 | 第11-12页 |
1.2.3 保肝作用 | 第12页 |
1.2.4 心脑血管系统作用 | 第12-13页 |
1.2.5 其他药理作用 | 第13页 |
1.3 喹啉、苯并二恶烷、萘环、吲哚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1.3.1 喹啉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2 苯并二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3 萘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4 吲哚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4 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概况 | 第18-34页 |
1.4.1 苦参碱内酰胺键水解改造 | 第18-22页 |
1.4.2 苦参碱14位的结构改造 | 第22-24页 |
1.4.3 苦参碱15位的结构改造 | 第24-26页 |
1.4.4 槐果碱的结构改造 | 第26-31页 |
1.4.5 苦参碱的成盐改造 | 第31-34页 |
第二章 选题依据及苦参碱衍生物的设计 | 第34-42页 |
2.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34页 |
2.2 苦参碱衍生物的设计 | 第34-42页 |
2.2.1 苦参碱与酯类化合物反应产物 | 第37-38页 |
2.2.2 苦参碱与醛类化合物反应产物 | 第38页 |
2.2.3 苦参碱与苯乙基溴反应产物 | 第38-42页 |
第三章 实验及讨论部分 | 第42-56页 |
3.1 药品与试剂 | 第42-43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3 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 | 第43-49页 |
3.3.1 14-(2-吲哚甲酰基)苦参碱(YF-1)的合成 | 第43-48页 |
3.3.1 14-[2-(6-甲氧基)萘甲烯基]苦参碱(YF-16)的合成 | 第48-49页 |
3.4 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讨论及条件优化 | 第49-53页 |
3.4.1 苦参碱与酯类化合物反应的条件讨论 | 第49-50页 |
3.4.2 苦参碱与醛类化合物反应的条件讨论 | 第50-51页 |
3.4.3 14-(1-萘羟次甲基)苦参碱的正交设计实验 | 第51-52页 |
3.4.4 14-(1-萘甲烯基)苦参碱的正交设计实验 | 第52-53页 |
3.5 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53-56页 |
第四章 药理实验部分 | 第56-61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4.2 细胞的培养 | 第56页 |
4.3 细胞毒性试验 | 第56-57页 |
4.4 细胞周期和凋亡分析 | 第57页 |
4.5 氧化应激试验 | 第57页 |
4.6 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4.7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YF-8与细胞周期调节靶标和细胞凋亡靶标对接 | 第61-65页 |
5.1 配体的准备 | 第61页 |
5.2 受体的准备 | 第61页 |
5.3 分子对接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