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LED的发展与应用 | 第10-14页 |
1.2.1 LED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2.2 LED应用领域 | 第12-14页 |
1.3 LED的结构、发光原理、特点及其分类 | 第14-16页 |
1.3.1 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 第14页 |
1.3.2 LED的特点 | 第14-15页 |
1.3.3 LED的分类 | 第15-16页 |
1.4 白光LED的实现原理 | 第16-18页 |
1.5 YAG的结构与性质 | 第18-20页 |
1.5.1 YAG的结构与组成 | 第18-19页 |
1.5.2 YAG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1.6 YAG:Ce~(3+)荧光粉 | 第20-22页 |
1.6.1YAG:Ce~(3+)荧光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6.2 YAG荧光粉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 第21-22页 |
1.7 YAG共晶荧光陶瓷 | 第22-26页 |
1.7.1YAG:Ce~(3+)-Al_2O_3 共晶荧光陶瓷的结构性质及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7.2 YAG-Al_2O_3 共晶荧光陶瓷的制备方法 | 第23-26页 |
1.7.2.1 提拉法(Cz) | 第24页 |
1.7.2.2 坩埚下降法 | 第24-25页 |
1.7.2.3 水平定向凝固法(HDS) | 第25-26页 |
1.8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28-36页 |
2.1 发光 | 第28-30页 |
2.1.1 发光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第28页 |
2.1.2 发光的分类 | 第28-29页 |
2.1.3 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2.2 稀土发光材料 | 第30-34页 |
2.2.1 稀土元素 | 第30-31页 |
2.2.2 稀土离子的价态 | 第31页 |
2.2.3 三价稀土离子的能级 | 第31-32页 |
2.2.4 稀土离子的发光特点 | 第32-33页 |
2.2.5 Ce离子的发光 | 第33-34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4-36页 |
2.3.1X射线衍射仪 (XRD) | 第34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 (SEM-EDS) | 第34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4页 |
2.3.4 荧光光谱仪 | 第34-35页 |
2.3.5 维氏硬度计 | 第35页 |
2.3.6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5页 |
2.3.7 LED光色电分析系统 | 第35-36页 |
第三章YAG:Ce~(3+)-Al_2O_3 共晶荧光陶瓷的制备与性能 | 第36-50页 |
3.1 生长实验的准备 | 第36-37页 |
3.2 共晶荧光陶瓷的制备与退火 | 第37-39页 |
3.2.1 组分设计 | 第37-38页 |
3.2.2 共晶荧光陶瓷的生长与退火 | 第38-39页 |
3.3 YAG:Ce~(3+)-Al_2O_3 共晶荧光陶瓷的性能测试 | 第39-48页 |
3.3.1 物相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3.3.2 组织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3.3.3 光谱性能表征 | 第42-43页 |
3.3.4 Ce离子价态分析 | 第43-45页 |
3.3.5 维氏硬度 | 第45-46页 |
3.3.6 原子力显微测试 | 第46-47页 |
3.3.7 共晶荧光陶瓷的初步LED发光测试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共晶荧光陶瓷LED器件制备与性能 | 第50-60页 |
4.1 量子效率及温度特性 | 第50-53页 |
4.1.1 量子效率 | 第50-52页 |
4.1.2 温度特性 | 第52-53页 |
4.2 LED光色电参数 | 第53-59页 |
4.2.1 光通量和光效 | 第54-55页 |
4.2.2 色坐标(CIE)及色温 | 第55-58页 |
4.2.3 显色指数(Ra)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