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21页 |
·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历史概述 | 第7页 |
·多金属氧酸盐的基本类型 | 第7-10页 |
·杂多金属氧酸盐 | 第7-8页 |
·同多金属氧酸盐 | 第8-10页 |
·合成手性多酸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手性建筑单元结合非手性多酸构筑手性多酸化合物 | 第10-14页 |
·手性多酸结合非手性连接单元或修饰单元构筑手性多酸化合物 | 第14-16页 |
·非手性前躯体自组装构筑手性多酸化合物 | 第16-19页 |
·选题目的及依据 | 第19-20页 |
·试剂及分析仪器 | 第20-21页 |
·试剂 | 第20页 |
·测试手段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单缺位多酸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21-41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合成 | 第22-23页 |
·化合物1 和化合物2 混合体系的获得 | 第22页 |
·化合物[Cu(en)_2]_3[PW_(11)NaO_(39)]·7H_2O 1 的合成 | 第22页 |
·化合物[Cu(en)_2]_4[P_2W_(17)CuO_(61)]·7H_2O 2 的合成 | 第22-23页 |
·结构 | 第23-37页 |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23-26页 |
·化合物1 的晶体结构 | 第26-33页 |
·化合物2 的晶体结构 | 第33-37页 |
·表征 | 第37-40页 |
·红外光谱 | 第37-38页 |
·热重分析 | 第38-40页 |
·磁性分析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