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5.2 研究存在主要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服务质量的基本内容 | 第22-24页 |
2.1.1 服务质量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服务质量发展过程 | 第23-24页 |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念 | 第24页 |
2.3 合作社服务的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2.3.1 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理论 | 第24-25页 |
2.3.2 服务质量差距理论 | 第25-27页 |
2.3.3 顾客满意度理论 | 第27-28页 |
2.3.4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样本区合作社发展情况描述 | 第29-34页 |
3.1 河南、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 第29-30页 |
3.1.1 样本区合作社的建立条件 | 第29页 |
3.1.2 样本区合作社的发展水平 | 第29-30页 |
3.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33页 |
3.3 农户对合作社的了解和参与情况统计 | 第33-34页 |
3.3.1 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情况 | 第33页 |
3.3.2 农户参与途径与参与意愿 | 第33页 |
3.3.3 农户总体满意度情况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质量评价 | 第34-46页 |
4.1 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介绍 | 第34-38页 |
4.1.1 SERVQUAL服务质量差距评价 | 第34-35页 |
4.1.2 SERVPERF服务评价法 | 第35-36页 |
4.1.3 IPA表现程度分析法 | 第36-37页 |
4.1.4 确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4.2 构建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第38-43页 |
4.2.1 问卷设计和指标选取 | 第38-41页 |
4.2.2 计算指标的得分和权重 | 第41-42页 |
4.2.3 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2-43页 |
4.3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4.3.1 评价结果 | 第43-45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合作社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5.1 确定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第46-47页 |
5.2 构建影响合作社服务质量的Logistic模型 | 第47-48页 |
5.2.1 变量选取与解释 | 第47页 |
5.2.2 回归分析并检验 | 第47-48页 |
5.3 影响结果及讨论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提升策略 | 第50-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合作社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第51-53页 |
6.2.1 开展宣传工作,增进服务双方认知度 | 第52页 |
6.2.2 加强信息服务及技术培训,提升农户专业技能 | 第52页 |
6.2.3 信息内部公开,提高服务透明度 | 第52-53页 |
6.2.4 因地制宜,促使各项服务共同发展 | 第53页 |
6.3 服务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 | 第53-55页 |
6.3.1 尊重农户选择,强化服务质量 | 第53页 |
6.3.2 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户学习能力 | 第53-54页 |
6.3.3 规范运行机制,监督与管理并行 | 第54页 |
6.3.4 加大惠农资金扶持,全面深化服务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