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9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3-16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6-18页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页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20-22页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1.5.2 研究存在主要不足之处第21-22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2-29页
    2.1 服务质量的基本内容第22-24页
        2.1.1 服务质量的概念第22-23页
        2.1.2 服务质量发展过程第23-24页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念第24页
    2.3 合作社服务的相关理论第24-29页
        2.3.1 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理论第24-25页
        2.3.2 服务质量差距理论第25-27页
        2.3.3 顾客满意度理论第27-28页
        2.3.4 交易费用理论第28-29页
第三章 样本区合作社发展情况描述第29-34页
    3.1 河南、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第29-30页
        3.1.1 样本区合作社的建立条件第29页
        3.1.2 样本区合作社的发展水平第29-30页
    3.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0-33页
    3.3 农户对合作社的了解和参与情况统计第33-34页
        3.3.1 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情况第33页
        3.3.2 农户参与途径与参与意愿第33页
        3.3.3 农户总体满意度情况第33-34页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质量评价第34-46页
    4.1 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介绍第34-38页
        4.1.1 SERVQUAL服务质量差距评价第34-35页
        4.1.2 SERVPERF服务评价法第35-36页
        4.1.3 IPA表现程度分析法第36-37页
        4.1.4 确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第37-38页
    4.2 构建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第38-43页
        4.2.1 问卷设计和指标选取第38-41页
        4.2.2 计算指标的得分和权重第41-42页
        4.2.3 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第42-43页
    4.3 评价结果及分析第43-46页
        4.3.1 评价结果第43-45页
        4.3.2 结果分析第45-46页
第五章 合作社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第46-50页
    5.1 确定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第46-47页
    5.2 构建影响合作社服务质量的Logistic模型第47-48页
        5.2.1 变量选取与解释第47页
        5.2.2 回归分析并检验第47-48页
    5.3 影响结果及讨论第48-50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提升策略第50-55页
    6.1 研究结论第50-51页
    6.2 合作社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第51-53页
        6.2.1 开展宣传工作,增进服务双方认知度第52页
        6.2.2 加强信息服务及技术培训,提升农户专业技能第52页
        6.2.3 信息内部公开,提高服务透明度第52-53页
        6.2.4 因地制宜,促使各项服务共同发展第53页
    6.3 服务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第53-55页
        6.3.1 尊重农户选择,强化服务质量第53页
        6.3.2 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户学习能力第53-54页
        6.3.3 规范运行机制,监督与管理并行第54页
        6.3.4 加大惠农资金扶持,全面深化服务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社会经济研究--以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为例
下一篇: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