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 第9-10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2、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 第13-19页 |
2.1 文化基因的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2.1.1 文化基因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页 |
2.1.2 文化基因的概念及内涵 | 第13-14页 |
2.1.3 文化基因的特征与作用 | 第14-15页 |
2.2 国内外文化基因与历史文化片区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2.1 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更新发展历程 | 第15页 |
2.2.2 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2.3 文化基因与城市空间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3 文化基因对历史文化片区文化传承的意义 | 第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3、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基本概况解析 | 第19-35页 |
3.1 历史概况 | 第19-20页 |
3.2 现状概况 | 第20-34页 |
3.2.1 土地利用 | 第20-21页 |
3.2.2 现状建设 | 第21-26页 |
3.2.3 道路交通 | 第26-27页 |
3.2.4 文物古迹 | 第27-34页 |
3.3 存在问题 | 第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文化基因解析 | 第35-57页 |
4.1 文化基因分类与确定原则 | 第35-37页 |
4.1.1 文化基因的分类研究 | 第35-37页 |
4.1.2 文化基因确定的原则 | 第37页 |
4.2 文化基因识别与提取研究 | 第37-40页 |
4.2.1 文化基因的识别方法 | 第37-38页 |
4.2.2 文化基因的提取步骤 | 第38-40页 |
4.3 文化基因解析模式 | 第40-41页 |
4.4 显性文化基因解析 | 第41-52页 |
4.4.1 宏观层面解析——城市空间基因 | 第41-45页 |
4.4.2 中观层面解析——里坊格局基因 | 第45-48页 |
4.4.3 微观层面解析——建筑形态基因 | 第48-52页 |
4.5 隐性文化基因解析 | 第52-55页 |
4.5.1 宏观层面解析——历史人文基因 | 第52-53页 |
4.5.2 中观层面解析——传统文化基因 | 第53-55页 |
4.6 文化基因谱系构建 | 第55-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保护与利用 | 第57-70页 |
5.1 文化基因保护与利用探索 | 第57-59页 |
5.1.1 生态保育模式——原型遗传 | 第57-58页 |
5.1.2 战略嫁接模式——原型变异 | 第58页 |
5.1.3 符号植入模式——原型植入 | 第58-59页 |
5.2 显性文化基因保护与利用 | 第59-65页 |
5.2.1 城市空间基因传承 | 第59-61页 |
5.2.2 里坊格局基因活化 | 第61-63页 |
5.2.3 建筑形态基因延续 | 第63-65页 |
5.3 隐性文化基因保护与利用 | 第65-68页 |
5.3.1 隐性文化基因复兴与利用 | 第66页 |
5.3.2 隐性文化基因的传播方式 | 第66-68页 |
5.4 基因传承引导城市空间优化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结语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结论创新 | 第70-7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图表目录 | 第78-81页 |
图录 | 第78-81页 |
表录 | 第81页 |